隞
拼音 [áo] 注音ㄠˊ
总笔画12画
简体部首阝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阜部
五笔BGQT 仓颉NLGSK
郑码YCYM 四角78240
结构左右
统一码969E
笔顺フ丨一一丨一フノ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áo(ㄠˊ)

⒈  古地名。中国商代仲丁的都城,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敖山南面。

统一码

隞字UNICODE编码U+969E,10进制: 38558,UTF-32: 0000969E,UTF-8: E9 9A 9E。

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áo

〈名〉

商朝的都城 [Ao capital],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亦作“敖”或“嚣”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隞

隞【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集韻》牛刀切,音鏊。地名。《史記·殷本紀》仲丁遷于隞。《集韻》通作敖囂。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隞

隞【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集韻》牛刀切,音鏊。地名。《史記·殷本紀》仲丁遷于隞。《集韻》通作敖囂。

说文解字

敖【卷四】【放部】

从出从放。五牢切

说文解字注

(敖)游也。游本旗游字。假借爲出游字。詩邶風曰。以敖以游。經傳多假敖爲倨傲字。从出。从放。五牢切。二部。按此篆當刪。說見四篇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