阯
拼音 [zhǐ] 注音ㄓˇ
总笔画6画
简体部首阝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阜部
五笔BHG 仓颉NLYLM
郑码YII 四角71210
结构左右 电码7087
统一码962F
笔顺フ丨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ǐ(ㄓˇ)

⒈  同“址”。

⒉  水中的小块陆地。

统一码

阯字UNICODE编码U+962F,10进制: 38447,UTF-32: 0000962F,UTF-8: E9 98 AF。

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阯

阯【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正韻》諸氏切,𠀤音止。《說文》基也。《史記·封禪書》石關者,在太山下阯南方。《前漢·疏廣傳》頗立產業基阯。

《釋名》水出其前曰阯丘。阯,基阯也,言所出然。《說文》阯,或作址。

交阯,漢郡名。《前漢·武帝紀》合浦交阯。《後漢·南蠻傳》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正字通》亦作趾。

说文解字

阯【卷十四】【𨸏部】

基也。从𨸏止聲。址,阯或从土。諸市切

说文解字注

(阯)基也。止下曰。下基也。阯與止音義皆同。止者、艸木之基也。阯者、城阜之基也。从𨸏。止聲。諸市切。一部。

(址)阯或从土。左傳曰。略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