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义
跷(蹺)
⒈ 脚向上抬:跷脚。跷腿。
⒉ 〔跷蹊〕奇怪,违反常理让人怀疑。亦称“蹊跷”。
⒊ 竖起大拇指:跷着大拇指。
统一码
跷字UNICODE编码U+8DF7,10进制: 36343,UTF-32: 00008DF7,UTF-8: E8 B7 B7。
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基本词义
◎ 跷
蹺、蹻
〈动〉
(1) (形声。从足,尧声。本义:举足)
(2) 同本义 [lift up (a leg)]
蹻,举足行高也。从足,喬声。——《说文》
可蹻足而待也。——《汉书·高帝纪》
莫不蹻足抗首。——扬雄《长杨赋》
(3) 又如:跷蹄辇脚(高举脚,轻落足);跷着腿坐着;跷足(举足);跷腿(抬脚举步)
(4) 竖起 [手指] [hold up (a finger)]。如:跷大拇指夸他好
(5) 踮起脚后跟 [stand on tiptoe]
跷起脚来,把一个一个脸面都看遍,哪个也不是菊英。—— 赵树理《三里湾》
(6) 又如:跷足(踮起脚跟)
(7) 跛 [lame]
他一跷一拐地努力走着。——茅盾《脱险杂记》
(8) 又如:跷足(跛足);跷脚(跛足;瘸腿)
(9) 用同“翘”。向上昂起 [hold one's head high]。如:跷生生(翘竖尖耸的样子) 迈步;跨步 [stride]。如:跷蹀(犹奔走)
词性变化
◎ 跷
蹺
〈名〉
(1) 高跷 [stilts]。在传统戏剧、舞蹈中供表演者绑在脚上使用的一种木制道具,高者三四尺,低者尺余。如:跷工(戏曲、舞蹈演员踩着高跷训练步伐的基本功) “蹻”
(2) 另见
常用词组
跷跷板、跷足而待康熙字典
蹺【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去堯切《集韻》《韻會》丘祅切,音趫。《玉篇》舉足也。或作蹻。
又《集韻》牽幺切,音鄡。義同。
说文解字
蹻【卷二】【足部】
舉足行高也。从足喬聲。《詩》曰:“小子蹻蹻。”居勺切
说文解字注
(蹻)舉足小高也。蹻高曡韵。各本作行高。晉灼注漢書高帝妃作小高。玄應引文穎曰。蹻猶翹也。又引三蒼解詁云。蹻、舉足也。丘消切。按今俗語猶然。从足。喬聲。丘消切。大徐居勺切。非也。二部。詩曰。小子蹻蹻。大雅文。毛曰。蹻蹻、驕皃。此引伸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