襕
拼音 [lán] 注音ㄌㄢˊ
总笔画17画
简体部首衤部 部外笔画12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衣部
仓颉LLSW
郑码WTFL 四角37220
结构左右
统一码8955
笔顺丶フ丨ノ丶丶丨フ一丨フ丶ノ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襕(襴)lán(ㄌㄢˊ)

⒈  古代一种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统一码

襕字UNICODE编码U+8955,10进制: 35157,UTF-32: 00008955,UTF-8: E8 A5 95。

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襕字收录于 现通表

异体字

𢆄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lán

〈名〉

(1) 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gown]

身穿着绿襕,手拿着一管笔。——孟汉卿《魔合罗》

(2) 又如:襕衫(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故称);襕袍(古代的一种公服。因其于袍下施横襕为裳,故称。明、清时为秀才举人之公服)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襕

襴【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7画

《集韻》郞干切,音闌。《類篇》衣與裳連曰襴。《玉篇》衫也。《綱目集覽》馬周以三代布深衣,因于其下著襴及裾,名曰襴衫,以爲上士之服。

與幱通。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襕

襴【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7画

《集韻》郞干切,音闌。《類篇》衣與裳連曰襴。《玉篇》衫也。《綱目集覽》馬周以三代布深衣,因于其下著襴及裾,名曰襴衫,以爲上士之服。

與幱通。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