莵
拼音 [tù] [tú] 注音ㄊㄨˋ ㄊㄨˊ
总笔画10画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艸部
五笔ATKY 仓颉THAI
郑码EMRS 四角44513
结构上下
统一码83B5
笔顺一丨丨ノ丨フ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ù(ㄊㄨˋ)

⒈  同“菟”。

统一码

莵字UNICODE编码U+83B5,10进制: 33717,UTF-32: 000083B5,UTF-8: E8 8E B5。

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莵

菟【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湯故切,音兔。《玉篇》菟絲,草名。《山海經註》菟丘,菟絲也。

《爾雅·釋草》蔩,菟瓜。《註》菟瓜似土瓜。

《本草》菟葵,苗如石龍芮而葉光澤,花白似梅。

《急就篇註》伏苓一名伏菟。

與兔通。《楚辭·天問》厥利惟何,而顧菟在腹。《前漢·賈山傳》上覆飛鳥,下不見伏菟。

《集韻》同都切,音徒。楚人謂虎爲於菟。

《韻會》飛菟,神馬名。

《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註》菟裘,在泰山梁父縣南,魯邑也。《前漢·地理志》𤣥菟郡。

《潛夫論》菟裘,嬴姓也。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