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义
荩(藎)
⒈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很细,叶卵状披针形,茎和叶可做黄色染料,纤维可做造纸原料。通称“荩草”;亦称“黄草”。
⒉ 古同“进”:荩臣(原指帝王所进用的臣子,后称忠诚之臣)。
⒊ 古同“烬”,没有烧尽的柴草。
统一码
荩字UNICODE编码U+8369,10进制: 33641,UTF-32: 00008369,UTF-8: E8 8D A9。
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荩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基本词义
◎ 荩
藎
〈名〉
(1) 荩草 [hispid arthraxon]。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Arthraxon hispidus ),茎很细,花灰绿色或带紫色,茎和叶可做黄色染料,纤维可做造纸原料。如:荩箧(用荩草编织而成的箱箧)
(2) 烧剩的柴木。也泛指剩余的事物。通“烬” [ashes]。如:荩滞(乐声的余音逐渐微弱)
词性变化
◎ 荩
藎
〈形〉
(1) 通“进”。进用。后引申为忠诚 [loyal]
王之荩臣,无念尔祖。——《诗·大雅·文王》
(2) 又如:荩臣(忠臣);荩言(忠言);荩谋(竭忠尽善的谋略);荩猷(荩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