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
拼音 [tiáo] [sháo] 注音ㄊ一ㄠˊ ㄕㄠˊ
总笔画8画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艸部
五笔AVKF 仓颉TSHR
郑码EYJ 四角44602
结构上中下 电码5378
区位6070
统一码82D5
笔顺一丨丨フ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iáo(ㄊ一ㄠˊ)

⒈  古书上指凌霄花。

⒉  〔苕子〕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羽状复叶,花紫色,可作绿肥。亦称“野豌豆”。

⒊  指苇子的花。

统一码

苕字UNICODE编码U+82D5,10进制: 33493,UTF-32: 000082D5,UTF-8: E8 8B 95。

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苕字收录于 现通表

异体字

𦴰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sháo

(1) ——如“红苕”[sweet patato]。甘薯的别名

(2) 另见 tiáo

词性变化

tiáo

〈形〉

(1) 高、远 [high;far]。

(2) 如:苕亭(高耸的样子);苕苕(很高的样子;很远的样子。通“迢迢”)

(3) 另见 sháo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苕

苕【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聊切《集韻》《正韻》田聊切,𠀤音迢。《詩·陳風》邛有旨苕。《疏》苕苕,饒也。幽州人謂之翹,夏生,莖如勞豆而細,葉似蒺藜而靑,其莖綠色,可生食,如小豆藿。

《詩·小雅》《苕之華》芸其黃矣。《註》陵苕,一名䑕尾,生下濕水中,七八月中花紫,似今紫草花,可染皁,煑以沐髮卽黑。

《爾雅·釋草》連,異翹。《註》一名連苕。

水名。《山海經》龍首之山,苕水出焉。

苕苕,高貌。《水經注》虎牢臨河,苕苕孤上。《張衡·西京賦》壯亭亭以苕苕。

《詩·苕之華》,徐邈讀作時饒切,同軺。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苕

苕【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聊切《集韻》《正韻》田聊切,𠀤音迢。《詩·陳風》邛有旨苕。《疏》苕苕,饒也。幽州人謂之翹,夏生,莖如勞豆而細,葉似蒺藜而靑,其莖綠色,可生食,如小豆藿。

《詩·小雅》《苕之華》芸其黃矣。《註》陵苕,一名䑕尾,生下濕水中,七八月中花紫,似今紫草花,可染皁,煑以沐髮卽黑。

《爾雅·釋草》連,異翹。《註》一名連苕。

水名。《山海經》龍首之山,苕水出焉。

苕苕,高貌。《水經注》虎牢臨河,苕苕孤上。《張衡·西京賦》壯亭亭以苕苕。

《詩·苕之華》,徐邈讀作時饒切,同軺。

说文解字

苕【卷一】【艸部】

艸也。从艸召聲。徒聊切

说文解字注

(苕)艸也。詩苕之華。从艸。召聲。徒聊切。二部。籒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