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义
芦
⒈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芦花”、“芦根”、“芦笛”、“芦席”、“芦荡”;亦简称“苇”,如“芦丛”、“芦塘”、“芦箔”、“芦荡”。
⒉ 姓。
统一码
芦字UNICODE编码U+82A6,10进制: 33446,UTF-32: 000082A6,UTF-8: E8 8A A6。
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基本词义
◎ 芦
蘆
〈名〉
(1)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2)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radish]
芦,芦菔也。——《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
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方言》三
(3) 又如:芦萉(莱菔的别名。又名萝卜)
(4) 芦苇 [reed],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茎中空,可以编帘子,盖屋顶。又名“苇子”。如:芦汀(生长着芦草的水边);芦田(清代称在长江等河湖沿岸,只适合种植芦苇的低洼地);芦衣(用芦花为絮所缝制的衣服);芦灰(芦苇烧成的灰。相传女娲氏堆积芦灰以防止泛滥的洪水)
常用词组
芦柴、芦荡、芦笛、芦根、芦沟桥、芦花、芦荟、芦笋、芦苇、芦芽、芦竹康熙字典
芦【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與芐同。或作,非。(蘆)《唐韻》落胡切《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說文》蘆菔也。一曰薺根。《爾雅·釋草》葖,蘆萉。
又《玉篇》葦之未秀者爲蘆。
又藥名。《本草》黎蘆,一名蔥葵。
又城名。《北史·皮豹子傳》宋以文德爲武都王,守葭蘆城。
又水名。《水經注》長蘆水又東徑九門波故縣也。
又關名。《杜甫詩》少留周家窪,欲出蘆子關。
又《集韻》淩如切,音閭。亦藥名。《本草》漏蘆。《博雅》飛廉,漏蘆也。
说文解字
蘆【卷一】【艸部】
蘆菔也。一曰薺根。从艸盧聲。落乎切
说文解字注
(蘆)蘆菔也。一曰薺根。此字義別說。謂薺根謂之蘆也。从艸。盧聲。落乎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