綼
拼音 [bì] 注音ㄅ一ˋ
总笔画14画
简体部首糹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糸部
五笔XRTF 仓颉VFHWJ
郑码ZNED 四角26940
结构左右
统一码7DBC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ì(ㄅ一ˋ)

⒈  衣裳幅缘的装饰。

统一码

綼字UNICODE编码U+7DBC,10进制: 32188,UTF-32: 00007DBC,UTF-8: E7 B6 BC。

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綼

綼【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必歷切,音壁。《玉篇》裳在幅也。《儀禮·旣夕》縓綼緆。《註》飾裳在幅曰綼,在下曰緆。

《廣韻》作綼,紷絮也。

《廣韻》毗必切,音邲。義同。

《集韻》賓彌切,音𤰞。頻彌切,音陴。義𠀤同。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綼

綼【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必歷切,音壁。《玉篇》裳在幅也。《儀禮·旣夕》縓綼緆。《註》飾裳在幅曰綼,在下曰緆。

《廣韻》作綼,紷絮也。

《廣韻》毗必切,音邲。義同。

《集韻》賓彌切,音𤰞。頻彌切,音陴。義𠀤同。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