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
拼音 [zhěn] 注音ㄓㄣˇ
总笔画10画
简体部首疒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UWEE 仓颉KOHH
郑码TOPD 四角00122
结构左上包围 电码4011
区位5378
统一码75B9
笔顺丶一ノ丶一ノ丶ノ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ěn(ㄓㄣˇ)

⒈  皮肤上起的小颗粒,通常是红色,多由皮肤表层发炎浸润而起:湿疹。麻疹(亦称“疹子”)。风疹。丘疹。疱疹。

统一码

疹字UNICODE编码U+75B9,10进制: 30137,UTF-32: 000075B9,UTF-8: E7 96 B9。

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疹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异体字

𤺋

汉英互译

anthema、exanthem、exanthema、pox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zhěn

(1) 皮肤上起的红色小疙瘩。也指痘疮 [rash]。如:湿疹,瘙疹,瘟疹;疹粟(肌肤因受寒而起如粟一般的疹粒);疹子(麻疹)

(2) 病 [disease]

遂动旧疹,缠绵经月。——《洛阳伽蓝记》

常用词组

疹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疹

疹【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韻會》《正韻》𠀤止忍切,音軫。《說文》脣瘍也。

《釋名》疹,診也。有結氣可得診見也。《玉篇》癮疹,皮外小起也。《正字通》俗呼痘瘡曰疹。

《集韻》丑刄切,同疢。熱病。《越語》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張衡·思𤣥賦》思百憂以自疹。《注》疹,疾也。

《五音集韻》奴結切,音涅。義同。

《集韻》頸忍切,音緊。脣瘍也。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