瑲
拼音 [qiāng] [cāng] 注音ㄑ一ㄤ ㄘㄤ
总笔画14画
简体部首王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玉部
五笔GWYK 仓颉MGOIR
郑码COXJ 四角18167
结构左右 电码3856
统一码7472
笔顺一一丨一ノ丶丶フ一一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āng(ㄘㄤ)

⒈  均见“玱”。

统一码

瑲字UNICODE编码U+7472,10进制: 29810,UTF-32: 00007472,UTF-8: E7 91 B2。

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瑲

瑲【午集上】【玉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七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千羊切,𠀤音鏘。《說文》玉聲也。《集韻》一曰樂聲。《詩·小雅》八鸞瑲瑲。《傳》瑲瑲,聲也。《釋文》瑲,亦作鎗。《又》朱芾斯皇,有瑲蔥珩。《傳》瑲珩,聲也。《釋文》瑲,本又作創。亦作鎗。

《集韻》楚耕切,音鎗。聲也。

《類篇》千剛切,音蒼。玉色。

说文解字

瑲【卷一】【玉部】

玉聲也。从玉倉聲。《詩》曰:“鞗革有瑲。”七羊切

说文解字注

(瑲)玉聲也。小雅。有瑲蔥珩。毛傳。瑲、珩聲也。秦風佩玉將將、玉藻然後玉鏘鳴皆當作此字。从王。倉聲。七羊切。十部。詩曰。攸革有瑲。周頌載見文。攸各本作鞗。今正。說見鋚字下。有瑲今詩作有鶬。亦作鎗。按鸞鈴轡飾之聲而字作瑲、玉聲而字作鏘皆得謂之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