潨
拼音 [cōng] [zòng] 注音ㄘㄨㄥ ㄗㄨㄥˋ
总笔画15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12画
总笔画 15画
繁体部首水部
五笔ITLI 仓颉EHWO
郑码VMLG 四角37192
结构左右
统一码6F68
笔顺丶丶一ノ丨フ丨丨一ノ丨ノ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ōng(ㄘㄨㄥ)

⒈  水流会合的地方。

⒉  急流:“龙潭下奔潨。”

⒊  水声:“有声潨然。”

统一码

潨字UNICODE编码U+6F68,10进制: 28520,UTF-32: 00006F68,UTF-8: E6 BD A8。

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𣽇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潨

潨【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正韻》徂紅切《集韻》《韻會》徂聰切,𠀤音叢。《說文》小水入大水曰潨。《詩·大雅》鳧鷖在潨。《傳》潨,水會也。

《廣韻》職戎切《集韻》之戎切,𠀤音終。義同。一曰厓也。

《廣韻》藏宗切《集韻》《正韻》徂宗切,𠀤音賨。

《集韻》將容切,音蹝。義𠀤同。

《集韻》仕巷切,淙去聲。與淙同。水聲也。《集韻》或作灇𣽇漎。

说文解字

潨【卷十一】【水部】

小水入大水曰潨。从水从眾。《詩》曰:“鳧鷖在潨。”徂紅切

说文解字注

(潀)小水入大水曰潀。大雅傳曰。潀、水會也。按許說申毛。若鄭箋云潀、水外之高者也。有瘞埋之象。則謂潀與崇同。恐非詩意。从水。眾聲。此形聲包會意。徂紅切。九部。詩曰。鳧鷖在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