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
拼音 [hū] 注音ㄏㄨ
总笔画14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11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水部
仓颉EYPD
郑码VIMU 四角31149
结构左右 电码3367
区位6879
统一码6EF9
笔顺丶丶一丨一フノ一フノ丶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ū(ㄏㄨ)

⒈  〔滹沱河〕水名,源出中国山西省,流入河北省。

统一码

滹字UNICODE编码U+6EF9,10进制: 28409,UTF-32: 00006EF9,UTF-8: E6 BB B9。

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滹字收录于 现通表

异体字

𣼻𣿋𤀶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名〉

滹沱 [Hutuo River]。水名,即滹沱河,在河北省西部。亦作滹沲。如:滹沱麦饭(称粥或麦饭为“滹沱饭”或“滹沱麦饭”)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滹

滹【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荒胡切,音呼。滹沱,水名,在信都,北入海。或作瀖𣿋惡淲泘。《周禮》作虖池。

姓。前漢下摩侯滹毒泥。

《集韻》火五切,音虎。與滸同。詳滸字註。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滹

滹【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荒胡切,音呼。滹沱,水名,在信都,北入海。或作瀖𣿋惡淲泘。《周禮》作虖池。

姓。前漢下摩侯滹毒泥。

《集韻》火五切,音虎。與滸同。詳滸字註。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