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
拼音 [zhì] 注音ㄓˋ
总笔画14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11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水部
五笔IAQH 仓颉EKPB
郑码VEWL 四角34127
结构左右 电码3333
统一码6EEF
笔顺丶丶一一ノ丨丨一フ丶フ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ì(ㄓˋ)

⒈  凝積,不流通,不靈活:停滯。滯留。滯銷。滯空。呆滯。滯產(產婦臨產後總產程超過30小時者)。滯針。滯下(痢疾的古稱)。

⒉  遺落:“此有滯穗”。

统一码

滯字UNICODE编码U+6EEF,10进制: 28399,UTF-32: 00006EEF,UTF-8: E6 BB AF。

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滯字收录于 标准字体

异体字

𨘛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滯

滯【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例切,音彘。《說文》凝也。《周語》震雷出滯。

積也。《魯語》敢告滯積,以紓執事。

漏也。《詩·小雅》此有滯穗。

《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疏》謂沈滯不售者。

《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

《集韻》尺制切,音摯。音敗不和也。或作懘。亦作慸𢤔

丑例切,音跇。水灑散貌。

《韻補》叶直帶切,音與𦤧近。《楚辭·九章》乗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以凝滯。

说文解字

滯【卷十一】【水部】

凝也。从水帶聲。直例切

说文解字注

(滯)凝也。凝俗冰字。周禮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鄭司農云。貨物沈滯於廛中不決、泉府貨之滯於民用者。故書滯爲癉。杜子春云。癉當爲滯。从水。帶聲。直例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