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
拼音 [qī] 注音ㄑ一
总笔画12画
简体部首欠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DSKW 仓颉KRNO
郑码GDJR 四角47682
结构左右 电码2951
区位7605
统一码6B39
笔顺一ノ丶一丨フ一丨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qī(ㄑ一)

⒈  古同“攲”:“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

统一码

欹字UNICODE编码U+6B39,10进制: 27449,UTF-32: 00006B39,UTF-8: E6 AC B9。

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𥀴𣣱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欹

欹【辰集下】【欠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𠀤音漪。《玉篇》欹歟,歎美辭。通作猗。《詩·商頌》猗與那與。从欠,與敧別。《說文》凡口出者皆从欠,若吹、欷、歔、歐、歎之類是也。

说文解字

攲【卷三】【支部】

持去也。从支奇聲。去奇切文二重一

说文解字注

(攲)持去也。支有持義。故持去之攲從支。宗廟宥座之器曰攲器。按此攲當作㩻。危部曰。㩻、㩻䧢也。竹部箸訓飯攲。此攲亦當作㩻。箸必邪用之。故曰飯㩻。廣韵。㩻、不正也。玉篇曰。攲今作不正之㩻。从支。奇聲。去奇切。按廣韵曰。說文居宜切。此本音隱。葢後人借爲㩻字。從危讀去奇切也。攲、奇聲。古在十七部。㩻、支聲。古在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