噋
拼音 [tūn] [kuò] 注音ㄊㄨㄣ ㄎㄨㄛˋ
总笔画15画
简体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12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KYBT 仓颉RYDK
郑码JSYM 四角68040
结构左右
统一码564B
笔顺丨フ一丶一丨フ一フ丨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ūn(ㄊㄨㄣ)

⒈  〔噋噋〕沉重缓慢的样子,如“大车噋噋。”

统一码

噋字UNICODE编码U+564B,10进制: 22091,UTF-32: 0000564B,UTF-8: E5 99 8B。

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噋

噋【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𠀤他昆切,音暾。《玉篇》同啍。《集韻》本作𡃥。詳前啍字註。

《集韻》徒渾切,音屯。義同。

《廣韻》苦郭切,音廓。噋噋,聲也。亦作㗥。

说文解字

啍【卷二】【口部】

口气也。从口𦎫聲。《詩》曰:“大車啍啍。”他昆切〖注〗𡃥

说文解字注

(啍)口气也。从口。𦎧聲。他昆切。十三部。詩曰。大車啍啍。王風。毛云。啍啍、重遟之皃。按啍言口气之緩。故引伸以爲重遟之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