匼
拼音 [kē] [qià] 注音ㄎㄜ ㄑ一ㄚˋ
总笔画8画
简体部首匚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匸部
五笔AWGK 仓颉SOMR
郑码HOAJ 四角71716
结构左三包围
统一码533C
笔顺一ノ丶一丨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kē(ㄎㄜ)

⒈  〔匼匝〕周匝环绕,如“参差树若插,匼匼云如抱。”

统一码

匼字UNICODE编码U+533C,10进制: 21308,UTF-32: 0000533C,UTF-8: E5 8C BC。

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𠥕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名〉

(1) 古代的一种头巾 [scarf;kerchief]

晚风爽乌匼。——唐· 杜甫《戏呈元二十一曹长》

(2) 又如:匼匝(周匝;环绕)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匼

匼【子集下】【匸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韻會》《正韻》𠀤鄔感切,音闇。奄媚,迎合也。《唐書·蕭復傳》盧杞諂諛阿匼。

烏匼,巾名。《杜甫·晚凉詩》晚風爽烏匼,筋力蘇摧折。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匼

匼【子集下】【匸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韻會》《正韻》𠀤鄔感切,音闇。奄媚,迎合也。《唐書·蕭復傳》盧杞諂諛阿匼。

烏匼,巾名。《杜甫·晚凉詩》晚風爽烏匼,筋力蘇摧折。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