兊
拼音 [duì] [ruì] [yuè] 注音ㄉㄨㄟˋ ㄖㄨㄟˋ ㄩㄝˋ
总笔画6画
简体部首儿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WCQB 仓颉CIHU
郑码OZRD 四角80212
结构上下
统一码514A
笔顺ノ丶フ丶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uì(ㄉㄨㄟˋ)

⒈  古同“兑”。

统一码

兊字UNICODE编码U+514A,10进制: 20810,UTF-32: 0000514A,UTF-8: E5 85 8A。

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兊

兊【子集下】【儿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徒外切,尵去聲。《玉篇》說也。《韻會》兌,今文作兊。

说文解字

兌【卷八】【儿部】

說也。从儿㕣聲。大外切〖注〗臣鉉等曰:㕣,古文兖字,非聲。當从口从八,象气之分𢿱。《易》曰:“兑,爲巫爲口。”

说文解字注

(兌)說也。說者今之悅字。其義見易。大雅。行道兌矣。傳曰。兌、成蹊也。松柏斯兌。傳曰。兌、易直也。此引伸之義。老子。塞其兌。閉其門。借爲閱字。閱同穴。从儿。㕣聲。㕣與沇古同字同音。兊爲㕣聲者、古合音也。大外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