儩
拼音 [sì] 注音ㄙˋ
总笔画17画
简体部首亻部 部外笔画15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人部
五笔WMJR 仓颉OBCH
郑码NLRO 四角26227
结构左右 电码8089
统一码5129
笔顺ノ丨丨フ一一一ノ丶丨フ一一ノフ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ì(ㄙˋ)

⒈  完;尽。《新唐书·李密传》:“而稟取不節,敖庾之藏,有時而儩,粟竭人散,胡抑而成功?”

统一码

儩字UNICODE编码U+5129,10进制: 20777,UTF-32: 00005129,UTF-8: E5 84 A9。

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儩

儩【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集韻》𠀤斯義切,音賜。盡也。《唐書·李密傳》賈潤甫諫密曰:稟取不節,敖庾之藏,有時而儩。粟竭人散,何仰而成功。

《潘岳·西征賦》超長懷以遐念,若循環而無儩。

《維摩經》缽飯悉飽衆,會猶故不儩。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儩

儩【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集韻》𠀤斯義切,音賜。盡也。《唐書·李密傳》賈潤甫諫密曰:稟取不節,敖庾之藏,有時而儩。粟竭人散,何仰而成功。

《潘岳·西征賦》超長懷以遐念,若循環而無儩。

《維摩經》缽飯悉飽衆,會猶故不儩。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