亝
拼音 [qí] [zhāi] 注音ㄑ一ˊ ㄓㄞ
总笔画8画
简体部首厶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二部
五笔CCCF 仓颉IIIM
郑码ZSZB 四角23101
结构上下 电码8044
叠字
统一码4E9D
笔顺フ丶フ丶フ丶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qí(ㄑ一ˊ)

⒈  古同“齐”。

统一码

亝字UNICODE编码U+4E9D,10进制: 20125,UTF-32: 00004E9D,UTF-8: E4 BA 9D。

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亝

亝【子集上】【二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玉篇》古文齊字。《說文》禾麥吐穂上平也。《徐曰》生而齊者,莫如禾麥。二,地也,象形。

山名,勃亝山。見《山海經》。餘詳部首。

说文解字

齊【卷七】【齊部】

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凡亝之屬皆从亝。徂兮切〖注〗徐鍇曰:“生而齊者莫若禾麥。二,地也。兩傍在低處也。”

说文解字注

(齊)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从二者、象地有高下也。禾麥隨地之高下爲高下。似不齊而實齊。參差其上者、蓋明其不齊而齊也。引伸爲凡齊等之義。古叚爲臍字。亦叚爲?字。徂兮切。十五部。凡齊之屬皆从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