㘫
拼音 [jǐng] 注音ㄐ一ㄥˇ
总笔画7画
简体部首土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FFJH 仓颉GTT
郑码BBND 四角45100
结构左右
统一码362B
笔顺一丨一一一ノ丨
基本解释

统一码

㘫字UNICODE编码U+362B,10进制: 13867,UTF-32: 0000362B,UTF-8: E3 98 AB。

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㘫

㘫【備考·丑集】【土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類編》才性切,音淨。坑㘫。〇按卽阱字之譌。

说文解字

阱【卷五】【丼部】

陷也。从𨸏从井,井亦聲。穽,阱或从穴。汬,古文阱从水。疾正切

说文解字注

(阱)陷也。穿地陷獸。从𨸏丼。於大陸作之如井。丼亦聲。疾正切。十一部。

(穽)阱或从穴。中庸音義曰。阱本作穽、同。引說文穽或阱字也。今本釋文於或下妄沾爲字。按古本說文多云某或某字。見於經典釋文者往往如是。周禮注所謂古字多或也。今本說文盡改之云某或作某。非古也。若讀釋文竄改者、則益可𣢑矣。

(汬)古文阱。从水。鍇本作阱或从水。玉篇云。古文作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