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油墨的色彩表现性能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
油墨的色彩表现性能直接关系到印刷品颜色再现的色饱和度、色相的准确程度。衡量油墨颜色再现主要有以下四个参数:
●油墨的色强度又可称为色浓度,是油墨呈色能力的一种表示,它影响到中性灰平衡以及间色、复色的准确再现。
●色相偏差率是油墨干扰基本色相的错误吸收量所占相应补色吸收余量的百分率。
●灰度是油墨对三个光区共有的吸收量占本应完全反射的色光的比率,也就是油墨对光谱的等量吸收区所占反射密度最大值的百分率。
●呈色效率是以油墨实际反射光占理想反射光的百分率来表示,是综合反映油墨选择吸收能力大小的参数。
以上四个参数与选用的颜料的色相、着色力、密度、细度、活性、溶解性、吸油性、遮盖力密切相关。
②油墨的流变性能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
油墨的流变性能主要包括黏性、黏度、细度以及黏着性等。
●油墨的黏性越大,剥离墨层所需要的力就越大。由于油墨转移存在不均匀性,如果油墨黏性太大,纸张表面在印刷时就容易被墨膜剥离,即拉毛。对于油墨黏性太大的情况,一般通过加入稀释溶剂或矿物油来调整。
●当粘度过大时,整个油墨体系处于过饱和状态,颜料分散不均匀,出现结团而堆积在一起,导致油墨转移效果及流动性差,这样,颜料就不能顺利地进出网眼,甚至根本不转移。当粘度过低,表明油墨中有机溶剂含量多,而树脂、颜料等成分相对少,这样使其不能在干燥时结成平滑的面膜层,导致色相暗淡无光,缺乏光泽即色饱和度降低。
●油墨印后出现印迹不实,有颗粒状,光泽暗淡,印版耐印率低等现象的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油墨的细度不合适。油墨的细度在印刷过程中既影响印品的质量,又影响印版的耐印率。油墨的细度越高,印品网点越清晰、饱满,油墨的浓度越高,着色力越强,印品质量越高。反之,油墨的细度低,印刷摩擦系数大,油墨分散不匀,易糊版,印版耐印率降低。
●油墨的黏着性过大,容易出现拉毛现象。在高速印刷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部分纸张纤维被拉起,即印刷拉纸毛现象。纸张拉毛现象的形成主要与油墨黏性及纸张的松紧度有关。[next]
③油墨的乳化性能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
油墨的乳化性能主要影响到印刷中的水墨平衡。胶印的特点决定了油墨必须具有一定的含水能力,当水墨的比例发生变化时,油墨的乳化率也会有所变化。当供水量较小时,油墨将加入其中的润版液全部吸收,乳化率迅速上升。对于实际生产来说,希望水墨量的供给比例能达到保持乳化率稳定的要求,便于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否则,油墨的乳化会导致油墨传递和分配发生改变,影响生产。水墨平衡恰到好处,油墨就能得到较为理想的转移,从而实现网点光洁、整齐、图像清晰、层次丰富、色彩鲜艳的印刷效果,并且能保证套印的准确性、促进印刷品的干燥,同时又确保了空白部分干净、整洁。如果版面的供水和墨量失衡就会造成纸张的空白部分粘脏、印迹黯淡无光、大范围的油墨乳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印刷品质量。
④油墨干燥性能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
油墨干燥性不好,会出现粘脏的故障。在印刷过程中,由于油墨干燥较慢,油墨太软、太稀或给墨量太大,会造成纸张图文粘脏或背面蹭脏。这种现象多数发生在印刷品油墨量较大的实地或层次密度较高(即暗调)部分。一般由摩擦蹭脏和在干性慢的后期干燥中造成的。按照产生的时间不同,粘脏一般可分为:第二面压印粘脏(即在一面印刷完毕后立即印刷背面时,结果在背面出现另一面的图文)和全部印刷完毕在捆扎时接触面的油墨相互污染。
⑤油墨的耐光性
印刷品在光线的作用下会出现印品的颜色逐渐退去,通常浅色类油墨较明显,如黄色,其原因是由于油墨分子结构含有较多的不饱和键,特别是颜料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造成的。因此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的耐光性,否则印品退色将影响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