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印刷产业构成是很不一样的。比如在美国,胶、柔、凹印各有天下,柔印在软包装印刷中占据70%左右的比例。而在我国,这个比例还不到10%。在我国,凹印占据主导地位,柔印在总量上无法与凹印相提并论。欧美发达国家大都经历了从凸、凹、胶印向柔印的不同程度的转移,中国市场迟早也会产生类似的变化。从总体来看,柔印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欧美发达国家印刷业走过的路中国也会走,大体趋势是相同的。
欧美国家、商家、消费者多赢
常常令西方人惊讶的是,他们发现亚洲消费者对印刷品质的要求竟然如此之高,甚至远远超过西方消费者。在欧美的超市,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其产品包装非常简单,无论颜色还是质地都和国内相差一个等级。如果将发达国家生产的软包装产品单独拿出来和中国同类产品对比,相信中国QC(质量控制)部门会将西方国家绝大部分产品当作次品。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会在包装领域赶超发达国家?我们以美国柔印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柔印在网点表现方面比凹印稍逊一筹,印刷质量偏低,但是在环保方面却是占尽先机。首先美国政府制定了强硬的环保法规;其次由于柔印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下降,生产商乐于接受;加上社会良好的教育,消费者倾向于使用环保产品。所以柔印在美国软包装业的采用比率很高,国家、商家、消费者在这场环保博弈中都成了大赢家。
然而在国内,柔印环保技术被市场接受的程度并不高。因为柔印采用的凸印原理,比起浓油重彩的凹印,相对上色油墨较少,比较薄、着色度也不是很高,从亮度上来讲不及凹印鲜亮。国内软包装消费群体由于长期处于凹印着色度牢、亮度高的思维定势中,一时还不太能接受柔印这种新型环保的印刷技术。而且柔印技术的发展还受到市场本身的限制,所需环保型油墨长期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偏高,这也是造成柔印在我国得不到大范围推广的一个原因。
中国软包装产品出口欧美遇到技术壁垒
目前,在国际上,绿色包装制度已成为发达国家设置绿色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因包装问题每年减少外汇收入约10%,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包装不符合绿色要求造成的。加入WTO后,绿色壁垒——这个外贸领域的新名词开始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根据联合国统计署提供的数据,90%的美国人、89%的德国人和84%的荷兰人在购买物品时都会考虑到产品的环保标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在环境标准制定实施及资金投入、环境技术水平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阻碍作用不断增强。欧美等国的客户更倾向于向有国际化背景的软包装生产企业采购,以便得到更大的保障。
1981年,丹麦政府首先推出了《包装容器回收利用法》。欧共体1990年6月召开都柏林会议,提出“充分保护环境”的理念,制定了《废弃物运输法》,规定包装废弃物不得运往他国,各国应对废弃物承担责任。1994年12月,欧共体发布《包装及包装废弃物指令》、《都柏林宣言》后,西欧各国先后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与欧洲相呼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菲律宾、巴西等国家和地区也制定了包装法律法规,有的国家更实行“环保标志”制度,用来强化生产商、进口商和零售商等商家的环境保护意识。
入世后,“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我国众多出口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目前我国塑料凹印油墨中,苯类溶剂型油墨占很大比例,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明确规定禁止在食品包装印刷中使用苯类溶剂,因此醇溶、水性等环保型的无苯油墨在塑料凹印中的应用将日益受到业界关注,并有主导未来油墨印刷市场的趋势。柔印水墨是目前所有印刷油墨中唯一经美国食品药品协会认可的无毒油墨。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各国的认证获准进入该国市场的食品农产品的门槛现在是越来越高。究其原因是因为欧美日等国家都有常设研究检验机构,对食品农产品及包装的卫生与环保要求相当严格。在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将更多地运用高技术标准措施抵制外国产品的进口,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目前国内不少人认为,国际贸易盛行的“绿色壁垒”正是某些发达国家借保护本国环境之机,制订出非常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阻碍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入这些国家。因此国内不少人认为外国对进口中国食品农产品进行技术限制是一种贸易歧视,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对自己本国产品也是同样的技术要求,对其他进口国也一样,并非仅对中国进行技术限制。
因此,国内的包装印刷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经营者,都应该努力学习研究国际包装印刷的最新技术、设备、材料、法规等,从而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中国的出口商在选择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机械和包装服务机构时,都要从环保出发,提高自己的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不要一味地抱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歧视,寄希望于政府间的多边贸易谈判。
信息来源:印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