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企业创业之本、发展之根、利润之源。我国加入WTO后,人才竞争与流动日趋激烈,而且这种竞争已在人才个体、人才群体和国家战略层面上全面展开。因此,企业应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决定性、战略性作用,努力构筑企业人才高地。
(一)把握定位,构建系统化的人才战略体系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从整体上筹划人才资源开发的方略,是宏观人才战略的逻辑起点。为了确保企业人才高地战略的顺利实施,首先,要对人才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包括人才战略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和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规划。其次,对企业人才资源的布局、层次结构、发展模式和素质要求等进行规划。把握目标定位,构建系统化的人才战略体系,是实施企业人才高地战略的前置条件和重要基础。
(二)深化改革,为加快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要推进企业人事部门在用人环境、用人机制、监督体系上有所创新,试行委任和聘任相结合的任用制度,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探索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此,第一,要实行用人制度改革。在选人机制上,要有古人苏轼所言:“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的求才若渴、爱才如命的精神,并从唯学历取向转为业绩取向;在用人机制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企业人才良性流动,要从刚性流动转向柔性流动。要“量才使用,用人之长”,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双向选择、契约管理、自由流动,优胜劣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竞争氛围;在职称评定上,要从“评审制”转向“聘任制。第二,要建立要素分配机制。在分配机制上,严格考核,注重激励,发挥潜能,切实建立要素分配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人才资本制度,在企业产权结构中,不仅是谁出了货币资本谁就拥有产权,人才资本也应该拥有产权,如技术、知识产权入股、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骨干提供股份奖励等。人才资本要体现在法人治理结构中,以及体现在企业文化中。第三,要树立“人才成本”观念,争取以低成本引进急需人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引进中的主导作用,搞好宏观指导,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和相关服务。第四,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此外,建立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定期对为企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和用人单位予以表彰。
(三)优化配置,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要促进人才资源高效、有序、合理地流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实现企业人才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企业人才高地能力建设战略,以人才能力为本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第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领导人才和后备干部队伍。以“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为要求,把牢记“二个务必”和忠实实践“三个代表”作为企业领导人才建设的首要条件,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作风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企业领导班子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对企业领导的战略决策能力、知人善任能力、组织协调、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核心能力培养。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及年轻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第二,建设一支具有国际经营经验及创新精神的、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具有应变能力,能做出快速、果断及明智超前反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发展需要有倡导和实行“创新”,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高成长、高效益的企业经营人才;企业内部管理,也需要有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的经营管理人才。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一套适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点的聘任、培养、考核、评价制度。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从企业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建设一支熟悉市场经济和世贸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有志向、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能开拓的创新型企业家和高素质职业化的经理人队伍。
第三,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从企业业务开展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分类管理,制定符合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点的培养方式、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的分类管理体制。将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作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办法,加强职业资格的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