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电算化若干问题的探讨(一)

【摘要】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得到基本普及,但在应用过程中与以往的手工记账相比,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拟就此略作探讨,以求改进电算化工作质量,防止差错,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性。

  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提供信息全面,因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改变了会计工作的面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和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及发展很快,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飞速发展,相应地产生了许多新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以求共勉。

  一、会计处理错误的隐蔽性

  在手工操作中,操作人员要进行证证,账证,账账,账表的核对才能报送报表。因此一般非人为性错误比较容易发现并纠正。而计算机操作中,只有凭证的录入需要核对,而账证,账账,账表不再需要核对,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对一些串录或非金额性错误只有在对账时或再次检查时才能发现,因此,应加强对凭证录入工作的审核,不仅要对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进行核对审核,而且要在计算机上结合明细账进行审核,以防串录现象。

  二、数据备份隐患多

  在会计电算化法规中曾明确规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坚持每天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处分人保管。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部分单位不能坚持每天备份,致使机器一旦出故障,部分账务数据丢失。

  2.备份的数据盘没有定期检查,一旦发生问题没有相应补救措施。

  3.数据备份没有符合要求的存放场所,容易导致软盘被磁化,发生数据丢失现象。

  三、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难以保障

  目前市场上有数百种会计软件,有些单位还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各软件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使用的软件安全性与保密性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使得舞弊者有机可乘;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地从外部打开和修改,特别是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杨,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因此,企业要完善和健全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鉴于采用电算化,原有手工操作下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丧失作用,同时计算机数据处理易于篡改、舞弊等问题,必须采取严密有效的措施。如:健全管理制度,授权控制制度,建立操作时序控制制度及操作日志记录控制制度等措施。

  四、沿用传统的会计分工模式不利于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和分工协作

  目前,大部分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分工仍按照原来的手工模式进行岗位设置,这种分工模式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和电算化的有效发展。因此,应建立职能分工制度。系统维护员、操作员和数据管理员应合理分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企业应配备以下人员:操作员及档案管理员各一名,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及审核员各一名。

  五、会计电算化归档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资料保管期限受到限制

  按《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规定,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要打印输出,而且要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但目前一般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会计档案都是通过针式打印机打印出来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字迹往往会褪色,到不了规定的保存期限,字迹就难以辨清。为了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应明确要求所有财务资料全部用激光打印机打印,并装订成册,随同电算化备份资料一并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