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企业成本管理浅谈(一)

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软件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在个别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困扰软件企业的管理,尤其是我国软件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却不容忽视。随着企业会信息化的日益深化,对软件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加强软件企业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建立软件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 软件企业成本的构成
  
  软件企业成本费用划分为:硬件成本、软件成本、使用及维护成本、培训费用和准备费用等五大部分。
  1.硬件成本 计算机硬件主要是指计算机完成其功能所借助的一系列部件和设备,主要包括采集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硬件成本是指上述设备的一次购置费或租赁费。计算机硬件的购置费是一次性投资,数额较大,企业应视其财力选购这些硬件设备。购入的硬件成本由设备价款、支付的运杂费、包装费、安装调试费和缴纳的税金等组成。
  2.软件成本 软件成本是指企业开发软件系统所需软件成本总和, 包括系统软件成本和应用软件成本。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和计算机语言系统,一般由计算机厂商免费负责提供,这时系统软件没有成本。若企业根据信息系统还需购置一些其它系统软件,则其系统软件成本由软件价款、邮费、税金等组成。
  3.系统使用和维护成本 系统使用及维护成本是指使系统得以正常进行的日常开支,包括系统操作运行人员及管理人员工资、系统每项具体应用所耗用的辅助材料费用(如打印纸、色带、软盘、磁带等)和电费等。系统维护分为环境维护、意外事故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对这三种维护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都统称为维护成本。它包括维护人员的工资、维护所用的工具费用和材料费用。对于人员工资,按人数和各自的工资标准相乘计算求得;对于材料费用和所用工具费用,按其领用的数量与其单位成本相乘计算求得;对于电费,按其数量与其单价相乘计算求得。
  4.人才培训费用人才培训费用是指对系统分析人员、设计人员、程序人员、使用与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的培训费用,包括上述人员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及支付给培训单位的培训费。
  5.准备费用为使系统开发、设计和使用得以正常进行而发生的准备费用。包括机房建设或改造费用、机器(非硬件设备中的机器)安装及调试费用和空调、电源及UPS设备等的费用, 这些费用按其实际支付和金额计算。
  
  二、软件企业成本费用的特点
  
  软件企业成本费用是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发生的全部支出之和,它不同于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其特点如下:
  1.费用支出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软件的开发费用支出一般比较大,开发周期长,则对其费用支出事先要进行合理研究,使其风险尽可能降低。
  2.费用支出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不确定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开发存在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支出的费用能否取得预定成果这是事先无法确定的;二是即使系统能开发成功,但在未来能创造多少经济效益,是事先难以确定的。
  3.费用支出具有资本性支出的性质 软件成本费用在开发期间和使用期都要发生,主要发生在开发期,这些成本费用虽在本期发生,但其研究成果一般主要在以后各期发挥作用,与以后各期的收益有关。即使开发失败,所支出的费用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以后各期,因此同样具有资本性支出的性质。
  4.费用支出将形成企业的资产 软件成本费用的发生,目的是为了使预期的成果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得以运用,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研究成功,软件则成为企业很重要的资产,即使失败,某些支出也会形成企业的资产,如硬件成本和准备费用,即使开发失败,若计算机能有它用,将成为企业的资产。
  
  三、软件企业成本管理途径
  
  1.编制有效的预算。预算是指企业对其未来行动计划的一种数量说明,它是根据一定的业务量及质量水平,估算各项成本,并预算成本为控制经济活动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要经常将实际成果与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实际成果与预算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编制预算以项目的成本预算和服务工作量的预算为基础。成本预算一般按照上述成本构成来进行划分,一旦确定一般要保持其稳定。这样可以保证进行成本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也可以为成本管理活动提供简单的处理基础。软件工作量是成本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不仅成本管理活动需要估计工作量,在服务管理和容量管理也需要对工作量进行预算。工作量预算是以工作量历史数据为依据,考虑数据的更新与计划的修改,得出未来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