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现对尾矿库重要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计算、分析,包括库水位、库区降雨量、坝体位移(按需设置库岸位移)、坝体浸润线、坝后渗流以及干滩视频监控、大坝视频监控等,实时掌握尾矿库整体运行的安全状态。
(2)直观显示各项监测、监控信息数据的历史变化过程及当前状态,为矿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供简单、明了、直观、有效的信息参考。
(3)一旦出现紧急异常情况(如库水位超过调洪保障水位、干滩长度小于汛限长度、坝体位移速率超过警界值、坝体浸润线异常超高、坝后渗流量异常超高等),系统能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包括声光报警[可选]、系统警示窗及声音报警、监控大屏幕警示窗报警、分级手机短信报警等)。
(4)有条件可实现库区安全监测信息在矿区管理中心、矿区安全管理领导办公室/家、矿所在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领导办公室/家、矿安全影响区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办公室/家、矿所在县市甚至省安全生产主管部门领导办公室/家等多级共享。
(5)有条件可实现尾矿库安全预警信息的发布既能面向以上各管理层,还能直接面向矿区职工以及附近街道、社区、重要公共设置和重要公众聚集场所(1)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尾矿库应监测位移、浸润线、干滩、库水位、降水量,必要时还应监测孔隙水压力、渗透水量、混浊度。五等尾矿库应监测位移、浸润线、干滩、库水位。(2)一等、二等、三等尾矿库应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四等尾矿库宜安装在线监测系统。(3)表面位移监测断面宜选在最大坝高断面、有排水管通过的断面、地基工程地质变化较大的地段及运行有异常反应处。测点的间距,一般坝长小于300m时,宜取20~100m;坝长大于300m时,宜取50~200m;坝长大于1000m时,宜取100~300m。横向监测断面应每30~60m高差布设一排,一般不少于3排。(4)内部位移监测断面的布置应视尾矿库的等别、坝的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以及地质地形等情况而定,宜布置在最大坝高断面及其它特征断面(原河床、地质及地形复杂段、结构及施工薄弱段等)上,可设1~3个断面。每个监测断面上可布设1~3条监测垂线,其中一条宜布设在坝轴线附近。监测垂线的布置应尽量形成纵向监测断面。监测垂线上测点的间距,应根据坝高、结构形式、坝料特性及施工方法与质量等而定,一般2~10m。每条监测垂线上宜布置3~15个测点。最下一个测点应置于坝基表面,以兼测坝基的沉降量。有条件时,可参照上述要求布设内部竖向位移监测。(5)渗流监测横断面宜选在有代表性且能控制主要渗流情况的坝体横断面以及预计有可能出现异常渗流的横断面,一般不少于3个,并尽量与位移监测断面相结合。监测横断面上的测点布置,应根据坝型结构、断面大小和渗流场特征确定。宜在堆积坝坝顶、初期坝上游坡底、下游排水体前缘各布置l条铅直线,其间部位每20~40m布设1条铅直线,埋深应参考实际浸润线深度确定。在渗流进、出口段,渗流各向异性明显的土层中,以及浸润线变幅较大处,应根据预计浸润线的最大变幅沿不同高程布设测点,每条铅直线上的测点数一般不少于2个。(6)干滩监测需视坝长及水边线弯曲情况,选干滩长度较短处布置1~3个断面。测量断面应垂直于坝轴线布置,在几个测量结果中,选最小者作为该尾矿库的沉积滩干滩长度。应在干滩设立干滩长度标尺,干滩较长时以50m为间隔,较小者以10m为间隔。(7)库水位测点的布置根据坝型、筑坝及排尾方式确定,应设置在基本能代表库内平稳水位,并能满足工程管理和监测资料分析需要的地方。一般宜布置在库内排水构筑物(如排水井、排水斜槽等)上。监测设备一般采用水尺或自记水位计,有条件时可设遥测水位计或自动测报水位计。其延伸测读高程应高于设计洪水位。监测点零点高程每隔3~5年应校测一次。当怀疑水尺零点有变化时应及时进行校测。水位监测的测量误差应小于20mm。(8)库区降水量监测采用雨量器,有条件时可用自记雨量计、遥测雨量计或自动测报雨量计。(9)视频监控可根据实际条件和需要合理布置视频监控点。(10)在线监测系统应包含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及综合预警等部分,并具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实现适时监测的能力。在线监测系统应采用专用电源供电,不应直接用现场照明电源。系统电源应有稳压及过电压保护措施,以避免受当地电源波动过大的影响。系统应有可靠的防雷电感应措施,系统的接地应可靠,接地电阻应满足电气设备接地要求。电缆应加以保护,特别是室外电缆应布设在电缆沟或电缆保护管内。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传感器应加以保护;安装在坝体外部的设备,应考虑日照、温度、风沙等恶劣天气对监测设备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特殊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