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学英语方法不对

  口语课上,雷蒙德的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向他提问。雷蒙德,您是从哪所

  哪所她忽然忘了一个单词,于是转过头用中文问同学:大学怎么说?好像是university。什么?uni你再说一遍。两个人就这样把老师晾在了一边。为什么不问我呢?你们交了这么多学费,难道是来教我学中文的吗?雷蒙德干着急,没办法。这种情况在英语课上经常发生,以至于他最先学会的两句中文是怎么说和啥意思。其实,理想的课堂情况应该是:学生忘记了大学这个词,于是问雷蒙德:高中以后的学校教育用英语怎么说?大学。那么大学文凭呢?叫学士学位,分文理科。加拿大的大学是不是有不同的学院?有,比如商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等问答可以一直继续下去。一堂课上完了,学生不但学会了一串单词,还大致了解了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可惜很少有中国学生这样学英语。

  加拿大人雷蒙德是北京新航道学校的英语老师,曾在西安教过少儿口语。在他看来,学英语好比锻炼身体,要想学好,必须认认真真下工夫练习,多听、多说、多问、多想。如果总是不习惯用英语交流,而常把中英文混在一起,遇到困难嘴里就蹦中文,无论如何也学不好。他说:很多中国学生急于求成,一天背几百个单词,以为词汇量大了英语水平就会提高。可是如果你问他们每个词有几种意思,究竟怎么用,能不能造个句子,他们就傻眼了。这就像一些美国肥胖症患者采用各种速效减肥疗法一样,治标不治本,过一阵子还会反弹。追求速成的懒惰心理也表现在课堂交流中。拿上面那个提问的学生来说,她急于知道一个英文单词,请教中国同学比请教外国老师容易得多,就马上直接问到了答案,而没有带着刨根问底的态度提出更多的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让雷蒙德感到遗憾的还有一点:不少中国人学英语并非出于兴趣,而是出于就业压力,担心学不好会被社会淘汰,这与西方国家的公民学第二外语的出发点有很大差别。有时候,中国学生的家长也会到课堂来旁听,鼓励自己的孩子大胆开口说英语。然而,他们的鼓励往往适得其反。越是有家长在场,学生越缩手缩脚、张口结舌,弄得雷蒙德恨不得把他们都请出去,给孩子们一个轻松自由的空间。他郑重地对记者说:请务必告诉中国读者,学外语重要的是选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深挖下去。如果你喜欢打乒乓球,不妨从网上找找英文版的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掌握有关的词汇,试着向老外介绍乒乓球的打法;如果喜欢文学作品,就多读些英文作品,把词汇放在句子中来记,了解它的用法,而非孤立地背单词。

  采访完雷蒙德,记者走进一家快餐店。靠窗的座位上,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正一边等餐,一边捧着一本厚厚的英语词汇书,小和尚念经一样反复念叨着:settle,s-e-t-t-l-e,se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