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学科
地理
学段: 高中
授课年级
高一(七)

相关领域
自然科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具体讲授中做到“三讲三不讲”: 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即“三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即“三不讲”。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1. 课标解读
课标 要求:①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②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标中的行为动词为“简要分析”、 “简述”,目的名词为“特点”、 “原因及危害”,主题名词为“锋面等天气系统”,限定语为 “运用简易天气图”、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

2.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从教材结构上讲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在生活中的体现。教材首先介绍了有关锋面系统的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等;然后根据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的主次地位介绍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在此基础上说明冷锋、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程,最后介绍锋面系统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月中下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如果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对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对象分析】

1. 学生认知基础
①通过前两节大气知识的学习学生基本理解大气运动可能引起的天气现象,这为知识的衔接做了很好的铺垫;②高一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的天性。

2. 学生学习存在问题
①学生对大气运动引起的天气现象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思维的逻辑性还不够合理。在教学中分析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的天气状况是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另外在描述天气状况是难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思路。②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尚待提高。

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精讲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为下面学生的自学做很好的铺垫;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天气状况;另一方面搜集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过程,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然后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解决困惑,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就在我们生活当中,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师以启发式讲授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为主,学生以合作性学习为主;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学案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1.说出在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通过对冷锋、暖锋锋面剖面图和示意图的对比分析,能够在剖面图和简易天气图上判读冷锋、暖锋。

3.分析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某地区的天气变化过程。

4.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5.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简述其发生的原因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正确认识自然现象的发生原因,体会地理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简易天气图,判断锋面系统,分析其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

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某地区的天气变化过程。

教学流程示意


新课

反馈

播放2011.10.20天气预报

学习主题一: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天气状况

(教师精讲部分)

学习主题二:在简易天气图和锋面剖面图中区分冷锋、暖锋(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主题三:冷锋、暖锋天气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2011.10.22――2011.10.24天气预报中简易天气图:学生分析这几天天气变化过程

教师出示结果验证(数据摘自中央气象网)

学习主题四:介绍常见的锋面天气原因及危害、准静止锋

课堂总结、反馈练习

导入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提供2011年10月20日的一段天气预报视频,提出问题:

1.我国中东部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包括哪些方面?

2.什么影响了该地区的天气变化

【总结】1.我国中东部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包括气温、风、阴晴、雨雪等方面;我们在描述一地区的天气状况和变化时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入手。

2.天气变化受冷空气影响。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使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包括方面,为后面做铺垫。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兴趣。

过渡
冷空气在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冷锋决定了我国中东部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
聆听
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习主题一:单一气团和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出示有关气团定义和分类的PPT后提出以下问题。

1.在图中判断判断冷、暖气团?它们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2.分析冷暖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总结】单一气团控制,大气稳定,天气晴朗。


天气状况

冷气团
晴朗、气温低、气压高等

暖气团
晴朗、气温高、气压低等

气团是会移动的,冷暖气团相遇形成一个交界面,出示PPT提出问题:

1.判断冷暖气团位置、交界面倾斜方向及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总结】冷暖气团相遇形成一个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暖气团沿锋面做爬升运动,其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锋面两侧有气压梯度,因此锋面附近常伴有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1、读图回答问题

地面

3ºc

25ºc

A(5ºc)

B

C

判断图中B、C哪个是冷气团,哪个暖气团,它们在物理性质(温度、气压、密度等)有什么差异?B、C控制下的地区,天气状况如何?

2、判断下面三幅图哪个正确表示冷暖气团位置、交界面倾斜方向及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A





B





C


有了大气运动的基础知识后学生能够分析出在冷暖气团的物理性质以及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步步相扣,学生自己总结出锋面的形成以及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过渡
出示冷锋、暖锋动画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叫做冷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叫做暖锋。
观看冷锋、暖锋视频、回答问题
学生理解冷锋、暖锋的划分依据。

学习主题二:在简易天气图和剖面图中区分冷锋、暖锋


【活动一】在简易天气图和剖面图中区分冷锋、暖锋

【总结】1.在锋面剖面图,看冷气团移动方向是前进还是后退来区分冷锋、暖锋。

2.在简易天气图中,看符号来区分冷锋、暖锋,锯齿状的为冷锋、半圆形的为冷锋;锯齿或半圆的指向即为锋面的移动方向。
分组讨论完成学案活动一:

1、读锋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A、B分别是什么锋?A: B: 。区分依据是 。

(2)两幅图中暖气团都是在锋面做上升运动,其中暖空气主动抬升的是 锋,被迫抬升的是 锋。

2、读简易天气图,回答下列各题



A

B

C

D












(1)在A、B、C、D中,属于冷锋d 的是 ,属于暖锋的是 。

(2)写出区分冷锋、暖锋的依据

的是 。
课标的要求是学生会看图,让知识落到实处,

培养学生读图、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



过渡
锋面两侧冷暖势力不同锋面就会移动,进而一个地区的天气会发生变化。
聆听
理解锋面移动引起一个地区天气的变化

学习主题三:冷锋暖锋天气过程


【活动二】分析冷暖锋在移动过程中对经过的地区天气的影响。

【总结】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阴天、下雨、大风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
天气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连续性降水
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拓展练习】出示北京22日-24日简易天气图,分析北京近几天的天气变化过程。

【总结】借助从中央气象台网站收集的数据验证学生分析的结论。

2011.10.22
白天
20℃


夜晚
13℃
阵雨

2011.10.23
白天
16℃
阵雨

夜晚
6℃


2011.10.24
白天
15℃


夜晚
3℃



分组讨论完成活动二:

1、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县城

(1)上图为 锋。

(2)在图下方的横线上标出锋面移动的方向。

(3)分析县城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状况如何(填在表格中)?解释原因?

锋面类型
天气特征(阴晴、雨雪、风、气温等)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A

B

C

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为 锋。

(2)在图下方的横线上标出锋面移动的方向。

(3)A、B、C分别对应的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哪一 个,填在下面表格的括号中。

(4)分析A、B、C三地的天气状况如何(填在表格中)? 解释原因?

锋面类型
天气特征(阴晴、雨雪、风、气温等)


过境前( )
过境时( )
过境后( )





分组讨论完成活动三:

运用北京22日-24日简易天气图,分析北京近几天的天气变化过程。

北京

北京

10月22日

10月22日

北京

北京

10月23日

10月24日


学生已经学习了在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此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能力,分析锋面移动对经过地区天气的影响,学以致用。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习主题四:介绍与冷暖锋有关的天气
出示寒潮危害图片,提出问题:

1.寒潮的成因?什么样的天气称为寒潮?

【总结】冬季的寒潮、春季沙尘天气、夏季暴雨都与冷锋有关。

【问题】如果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天气状况将会如何?

【总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会在一个地区来回摆动,称为准静止锋。
观看图片

阅读教材P45寒潮资料,回答列问题


变抽象为具体介绍寒潮实例。



课堂总结


锋面系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按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分为冷锋、暖锋,锋面的移动会使一个地区天气发生变化。
把握总体思路
让学生了解重点内容

课后练 习
1.读图10“某年4月5日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M

N

(1)甲地的风向为 。丙气压中心的垂直气流方向为 。

(2)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 ,判断依据是 。

(3)图中A天气系统为 锋,该锋面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特点是 、 、 。

(4)A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有 (选择填空)。

A.台风 B.寒潮 C.泥石流 D.沙尘暴

(5)M、N两地容易出现降雨的为 。

板书设 计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

冷气团

(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暖气团

(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势力

冷锋

暖锋

过境前:晴朗 晴朗

气温高、气压低 气温低、气压高

过境时:阴雨 阴雨

(大风降温、雨雪)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晴朗 晴朗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锋面系统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听课教师的课堂观察,进行教师“教”的过程性评价。

通过课堂学生的表现和展示及课堂反馈练习题目的设计,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题目设计见学案。

评价量规

1.教师评价 中学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符合程度

完全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




(2)可操作的程度




学习条件
(3)学习环境的创设




(4)学习资源的处理




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
(5)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




(6)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




学生活动
(7)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8)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




(9)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




课堂气氛
10)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




(11)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




教学效果
(12)目标达成度




(13)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14)师生的精神状态




学科特色
(1)读书、用图、绘图的技能训练




(2)正确使用手绘板图、示意图(或计算机制作教学软件)合理组织学生开展研究




(3)能够独立、安全地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




其他





评价等级
A
B
C
D






评语

结果统计:

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评价等级均为A级,在评课过程中评课教师一致认为本节课教学目标符合课标、可操作性强;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问题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兴趣,授课中问题设置具有层次性、学生参与度比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密切联系实际,本节课体现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式学习过程;板书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学效果良好,目标达成度高。

2.学生评价:学生调查表与学生测试反馈表

调查项目
学生感受

你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吗?



你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课堂上,你是否和其他同学认真讨论,交流过意见?



课上,老师是否组织了一些让你感兴趣的活动?



下课后,你是否还有兴趣思考这节课中学到的内容?



你是否能独立完成老师这节课布置的作业?


结果统计:

经过课上练习,85%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很好的理解了冷锋、暖锋的天气特点。同时经过课下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还是比较认可的,大多数同学都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课下还问一些与天气有关的实际问题,比如08年南方雪灾等,本节课密切联系实际,很好的激发的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课堂反思:

通过教师本人课堂教学、听课教师评课、学生评价等,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本节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①在精讲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时可以再放慢一点,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避免后面的“夹生饭”问题的出现。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得到及时处理与纠正同时给学生限定活动时间。③教师及时调整情绪,克服学生胆怯的心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教学设计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其理念,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能力,重视教学目标、板书设计、问题设计、分析方法设计、反馈拓展提升等关键环节的设计。教学目标简要明淅,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板书设计结构清楚,能反映教学过程的分析思路和学生的思维过程;问题设计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善于铺垫,能较准确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

创新之处:

创新处之一: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破除了对该节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自主学会的知识教师主要起指导的作用,学生不容易学懂的知识教师做到精讲。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了解、锋面概念并分析了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接着把如何在剖面图和简易天气图中区分冷锋、暖锋以及分析冷锋、暖锋的天气过程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内容,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创新处之二:导入新颖。以2011年10月20日的冷锋天气预报做为导入,学生能立刻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同时极好地调动了学生求知的动力。

创新处之三:高中新课程理念有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让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是地理学科的职责。本节课充分利用天气预报中2011.10.22――2011.10.24中的简易天气图,让学生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这几天的天气状况,接着教师用数据(摘自中央气象网)验证,既使课堂教学环节前后呼应,又使学生深刻感觉到地理学的有用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现代公民的地理素养及探究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