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通过对这几年语文作文的分析来看,话题作文很流行,大多是体裁自选。从阅卷整体得分的实际效果看,写记叙类文体容易拿高分。下面几种写法很是“讨巧”,建议考生在考场择而用之。
一、用题记(后记)昭示文章内容
题记,写在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
后记,写在文章正文后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文章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是引用经典的名人名言。用题记(后记)昭示文章内容(起着贯串全篇的思想红线作用),一方面可防止自己行文时偏离中心,一方面有利于读者抓住文章中心,另一方面还能使阅卷老师眼睛一亮,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之?
二、文章中有三五个小标题
文章有小标题(也有用标号的),思路清晰,结构谨严,层次分明。文章有小标题后,每个标题下都有独立的故事或是场面描写,这样容易采用蒙太奇式笔法,宕开思维,超越时空,一方面可以从不同角度、维度来诠释中心,一方面可以显出使用材料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较易完成1000字的规定字数。
三、语录体(聊天式笔法)
对话式语录体文章比较适合现在喜欢上网聊天的中学生。一方面用第一人称行文利于直抒胸臆,表达心声,一方面利于进行讨论展开话题,笔法轻松活泼,另一方面可设置多方对话,延展自如。
书信体也是一种对话。书信体比较正式、坦诚、庄重,给人以信任感,也利于表达自己的心情,因它是心灵的交流。切忌把书信写成无事呻吟的流水账。此外,书信格式中的“此致”“敬礼”位置必须正确,“此致”要空两格,“敬礼”写在下一行顶格。
四、小小说
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越来越受考生的欢迎。与小说相比,它“五脏”俱全且简捷明快。小小说的构思必须匠心独运,要讲求“平中见奇”――小中见大出深意;讲求抑扬的策略――可先抑后扬也可先扬后抑;讲求呼应的策略――过渡衔接自然顺畅;讲求布局的策略――行文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连贯;讲求起伏的策略――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当然,结尾要出人意外。
还可以写剧本、小品等,但不可强不能而为之。考场选用文体的总原则是能发挥自己的写作机智和写作特长。
备考技巧――记叙文构思六“一”诀
1.一槌定音的开头。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回记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用“特别是她勤劳一生”表明叙事线索,后用“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点明主旨。短短两句,即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十分清晰的总枢纽。
2.一线串珠的结构。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由热爱、感激、思念老师这条感情线索贯穿起来,从而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一波三折的情节。“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驰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述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李忠两个“三次五回劝得他住”。这样有急有缓,掀起波澜;当鲁达送走金氏父女,“径到状元桥来”,惩强除恶的好戏似乎就要上演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鲁达在郑屠肉铺
前坐了下来,三戏郑屠。这样一放一收,又掀起波澜。简单的一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写得如此精彩,情节的一波三折功不可没。
4.一字传神的细节。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往来的摸“,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的童真,传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佩喜爱;鲁迅《孔乙己》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这里的”摸“,表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正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哀伤同情。同为”摸“字,作者却在不同的地方赋予各异的含义,且凝练传神,可见匠心。
5.一语反复的扣题。文章以关键语句反复扣题,显得内容紧凑、中心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有这样三个板块扣题:一是开头,在抒写自己在朝鲜的感受后,以“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扣题;二是主体,在展示了三个典型事例后,分别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扣题;三是结尾,在号召人们热爱战士后,以“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扣题。以上扣题句将“战士”与“谁是最可爱的人”联系起来,反复出现,强化了人们的认识。
6.一箭双雕的收尾。就是说文章的结尾既自然结束全文,又巧妙引发思考。《驿路梨花》结尾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个结尾既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意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