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税收筹划可有效减少涉税犯罪


近年来,税收筹划业在国内悄然兴起。有关专家认为,规范发展的税收筹划业,对完善我国税法,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涉税犯罪,提高纳税人乃至全民的税收法律意识有着重要意义。据专业人士介绍,税收筹划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避税筹划、节税筹划和转嫁筹划。避税筹划是纳税人采用“非违法”的手段,获取税收利益的策划。节税筹划是纳税人采用“合法”手段,利用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等倾斜调控政策,获取税收利益的策划。转嫁筹划是纳税人采用纯经济的手段,利用价格杠杆,

将税负转给消费者或转给供应商或自我消转的筹划。从内容来看,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从途径和形式来讲,税收筹划的类型只有两种:优惠型税收筹划和节约型税收筹划。优惠型税收筹划着眼点在于选择和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以税收优惠政策为依据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种途径的节税是以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作保障的。节约型税收筹划是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研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方法,取消没有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行为和环节,避免和减少企业税金支出的浪费,求得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类型的划分意义重大。一方面,它为企业具体的税收筹划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思路,是企业具体税收筹划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税收筹划,区分税收筹划与非法避税的界限,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税收筹划,打击涉税犯罪。“偷税”的概念很好界定,它是违反国家税收法规的非法行为,应该予以严厉打击。而“避税”却很难界定和防范。对于避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世界各国众说纷纭。有关专家认为,避税有正当避税与不正当避税之别。正当避税的过程就是税收筹划,它是符合国家税收政策导向,甚至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行为;不正当避税则是与国家税收政策导向相违背的行为。专家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它们的区别:有的国家对酒水征收较高的税收,有的人采取少喝酒多喝水的方法,以达到少纳税的目的,这种行为符合国家税收政策导向,是一种正当避税,属于税收筹划范畴。又如,有的国家对遗产征收较高的税收,有的人则在生前尽可能的把财产分割出去,这种行为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因此是一种不正当避税。立法部门或政府,需要对这两种避税加以严格区分,防范不正当避税,并充分利用好纳税人的税收筹划。专家认为,正当避税也就是税收筹划,对国家有益无害。首先,税收筹划有助于税收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制度虽经不断完善,但在不同时期,仍可能存在覆盖面上的空白、衔接上的间隙处和掌握上的模糊处等,这就使投资者和纳税人有多种不同的纳税选择方案成为可能;另外,现行的会计核算、财务制度中,有些规定是有弹性的,有些账务处理可以自由选择确定,而不同的会计核算处理方法,将形成不同的纳税方案。所有这些,都为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而进行税收筹划可以及时了解税收法规和税收征管中的不尽合理和不完善之处,为国家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法律法规提供了依据,起到了对税收法规的验证作用,能够有效地推动依法治税的进程。其次,税收筹划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税法意识。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纳税人税款的支付是资金的净流出,没有与之配比的收入。对于纳税人来说,无论纳税多么正当合理,都是纳税人经济利益的一种损失。在收入、成本、费用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纳税人的税后利润与纳税金额此长彼消。因此,纳税人的注意力会自觉不自觉地转移到应纳税款上来,希望尽可能地减少应纳税款。但是,如果采取偷税、骗税、抗税等违法手段来减少应纳税款,纳税人不但要承担受税法制裁的风险,而且还会影响企业声誉,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一种合法地减少应纳税款,节约税收支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方法--税收筹划,便成为纳税人的必然选择。由此可见,税收筹划有利于促使纳税人在谋求合法税收利益的驱动下,主动自觉地学习和钻研税收法律法规,自觉、主动地履行纳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