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大赛心得]电子设计大赛与高考
在网上看了这些同学和老师关于电子设计大赛的议论,无论怎么看,都觉得这大赛象一场考试。规定的时间,规定的题目,赛前学生要忙着准备,还有的去猜题;赛中要废寝忘食,有的老师还从中帮忙(形同*);赛后学生或沾沾自喜,或鸣冤叫屈,一场大赛搞成这样,觉得很荒唐可笑。不知道为什么要把一场大赛搞成考试?是因为这样才有可比性?才好排名次?排了名次又如何?是否又与某些经济利益挂钩?不得而知。我觉得电子是一门工程科学,电子设计大赛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应该不限时间,不限题目,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特长爱好,自行选题并独立完成,这样对于促进电子的教与学一定有更好的效果。而现在,学生参赛就象答题,而且还有很多变味的东西,觉得很无聊,不知这样一场大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说到考试,我就想说高考,也是我想在这里借题发挥的,因为这些“考试文化”都可追朔到高考,而高考比这电子大赛更荒唐,更可笑,更令人深恶痛绝不知多少倍。
高考荒唐的地方太多了,如一考定终身等等,不想细数。我这里只想说一点,也是我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学生要在高三那里花一年的时间不学新内容,只是翻来覆去做题,背书,准备高考。一年啊!而且是在十八、九岁这一个人最黄金的岁月,试问我们一生中有几年这样的时间?!用一年最宝贵的时间不去学习掌握那些极待掌握的知识,而是在“炒旧饭”,去学记一些考完试就几乎永不再用的东西,不少人还夜以继日,搞得身心具衰,这难道不荒唐可笑之极?更不说这给社会资源造成的极大浪费,给国家长远利益造成的损害。一个考试搞成这样,我们的学生难道是愿意的吗?我们的老师难道不因此而痛心吗?我们的家长难道不为此伤心吗?我们的政策制定者、管理部门难道觉得这样做可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我的一位中学老师对我说,经过这样一年,学生的什么创造性都没有了,此话虽然有些过于绝对,但磨去了学生许多个性是事实,许多人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对实际的问题也如同答题,他那本来可以大放异彩的一生也就从此消失不再了。
这样一个荒唐的高考难道是必要和必须的吗?非这样不能选拔人才吗?显然不是。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后和资讯已如此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采用更合理,更人性,更好的方法。之所以它还存在,我想是一些因此而获得利益的人还不想放弃吧。
其实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由学生直接向高校申请,高校根据学生在中学最后3、4年的平均成绩极其他有关资料录取学生;针对中国国情,为避免有些学生虚报成绩,可以在录取前将收到申请学生的成绩等资料发回原学校、原班级公示,并在网上刊登;而高考则作为一种独立于中学和高校的参考考试,由高校选用;与之相配合,高校实行淘汰制,不合格的学生不发学位,不能正常毕业。我认为这样做是合理的,因为几年的平均成绩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这些成绩不仅仅是考试决定,与学生的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实验动手都有关。这样做也比较公平,因为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是在相似的环境下教育出来的,成绩具有可比性,不象现时制度,将农村与城市比,将非重点学校与重点学校比。这样做也能更有效减少舞弊现象,因为成绩是几年经过几十个老师上课形成的,你能买通几个老师,你能买通所有老师吗,再说同班同学之间谁好谁差又怎能相瞒?毫无疑问,这样做一定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不用分重点非重点),家长也不必为能否上重点学校而费心费力。现在已不是计划经济了,我看不出这样做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学生上大学本来就是学生于高校之间的互相选择,中学在此过程中只是起协助作用,没有必要在中间硬加一个高考来挑选学生。
高考以及相关联的一系列制度对于一个人创造性摧残是显而易见的,电子设计大赛的种种现象只不过是它的一个折射,的但愿这种不人性的高考制度很快成为过去!
随便说一下,本人也经过高考,不过与后来的高考相比那是一个最没有“强度”的高考,多少年来自己也一直为此庆幸,也因此而更觉得现在的中学生可怜,值得同情,并为他们感到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