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课例:《火车开了》教学片断
师:你坐过火车吗?
生:坐过!
师:你能描述一下火车开动时的样子吗?
生:火车开动时,它像一条快速扭动身子的巨大蚯蚓,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
生:火车的轮子是这样运动的(生边说边用双手在身体前后画圆,以模仿轮子运动。)
生:火车轮子还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描述得真形象!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玩开火车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教室里顿时一片欢呼声。)
(教师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请一个学生当车头,师生一起,一个接一个摆成火车车箱
状,随乐伴奏而游戏。)
师:司机同志,我们的火车开往哪里?
生:各位旅客,火车现在开往北京,请您坐好!(有的学生口中发出“嗤”的声音,之后“火车”在教室里绕圈行驶。)
师:咦?刚才有的同学嘴里发出“嗤”的声音是什么意思?
生:火车在发动时就会发出这个声音。
师:噢!你们真细心!现在请按你们自愿组合的小组进行活动,用八分钟时间创编一组动作,我们马上举行一个开火车的比赛,看哪列“火车”开得最精彩!(背景音乐继续播放,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教室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动脑创编:有的自己当上了导演为火车添上钻山洞的情节,有的给歌曲创编了第二段歌词……)
师:你们能自己唱歌为“火车”行驶配伴奏吗?
(每个小组上台自唱自演。教师吃惊地望着大家,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奇迹,真是奇迹……我还没教你们,怎么大家都会唱啦?居然还创编了一段歌词!”老师的情绪很快感染了学生,他们立即露出得意的神情,争先恐后地对同伴说起自己的学习经过……)
师:对了!只要做个有心人去不断努力,就会创造许多奇迹!
这节课中教师以全新的理念开展教学,使本节音乐课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听助学以学促听
成人与儿童接受信息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成人接受信息以视觉为主,听觉为辅。儿童却正好相反,接受信息听觉优先,具有不随意注意的心理特点。有时看似他们在玩,可他们的耳朵并未“闲住”,仍在接受信息。他们就是有这种顾此又得彼的本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义务教育音乐课标)。《火车开了》一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教师一反常态,把所授歌曲作为游戏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律动。虽然伴奏音乐不断重复,但是教师每一次引导“玩”的方式不同,学生忙于完成教师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没有产生厌倦情绪。相反地却“乐此不疲”地置身于《火车开了》的音乐中,怀着好奇心、带着新鲜感一遍遍地聆听,兴致勃勃地一次次地“玩”。这种看似“形散”实则“神聚”的教学构思,由于发挥了学生的听觉优势,使学生在听赏中不知不觉地自己“听”会了歌曲,摒弃了过去“师教生唱”吃力不讨好的老模式。同时,在优美的音乐渲染中,学生的听辨能力得到提高,对音乐的敏感性会进一步增强。《火车开了》一歌,因“科”制宜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浸染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歌曲,达到了润物无声的目的。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是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过程。”儿童时期是培养学生听力的黄金时节。教师要给学生充足时间,满足他们充分地聆听的需求,应抓住有利时期,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真正做到教学生一年,就能为其今后一生的发展打基础。
二乐中求知动中求智
“乐(yue)者(快)乐也!”教师一开课就提出问题:“你坐过火车吗?”、“你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你愿意吗?”一连串的问题步步深入,激起学生的强烈参与欲望,将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新鲜感,觉得今天的音乐课实在有些特别:老师既没有开门见山地宣布今天学唱哪首歌,也没有搞诸如发声这样枯燥的常规练习,而是说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减少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再也不会担心“这个乐句我唱不好,那个难点我学不会”,取而代之的是玩游戏,“那是我的特长,瞧我的吧!”快乐、激动、得意、踌躇满志……诸个表情洋溢在每位学生的脸上。他们每个人都积极地动脑,围绕老师的问题“怎样玩才更像开火车”献计献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基础。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自发地游戏、自觉地创编,以致于在玩中创作出新的歌词“轰隆、轰隆、轰隆、轰隆,火车开啦!穿过高山,跨过大桥,轰隆、轰隆、轰隆、轰隆、多么快乐!”就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学会唱――找到了知识,理解了词意――充实了知识,自编词――扩大了知识量,达到了学一通百的效果。
现代哲学家怀特海这样说过:对人类而言,最难做的事是说话和走路,而每个人在5岁以前都能做到。那还有什么事能难倒人?所以说学生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只要我们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学习氛围,提供一方沃土,学生就能开放出灿烂的智慧之花,就能驾着想像之马任意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