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喜欢音乐,然而,在音乐的大千世界里,无以数计的作品,到底该从哪里去着手欣赏好呢?
有人认为,欣赏音乐要经过通俗音乐(其实主要是通俗歌曲)、抒情乐曲、严肃音乐的“三部曲”过程。如果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以人的音乐欣赏心理去验证,便能看出,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知道,婴儿出生后,一周之内就有听的能力。而人的官能器官,只要能作用时,便有其希求满足或发达该官能器官的本能。因此,从婴幼时便建立一个良好的欣赏环境和欣赏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经过研究证实,积极的音响――和谐、悠扬、柔和的音乐,显然对人的听觉发达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中,管弦乐要比人的歌唱更为有效;而器乐合奏曲又比独奏曲更佳。因此在对婴儿时期直至幼儿时期的孩子进行音乐的熏陶时(并非专为其将来成为音乐家),应以选择具有静谧感的中外古典名曲为好。这些“先入为优”的东西,会影响到他的一生。
也许会有人担心,让幼小的孩子一开始就听名曲,这不是太难了吗?其实,人类创造的音乐艺术,其节奏、旋律、和声与音色等要素,本身就与人的生理(如心脏的跳动、脉搏、呼吸、行走)活动,与人的心理(情绪)变化、语言的音调、直至大自然中的一些声响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而,人自降生后,无须有音乐的鉴赏能力,就可直感地从优美动听的音乐中找到平衡,从中受益。
通俗音乐可以成为人们音乐欣赏活动的内容之一,也可以被人们所喜好。但是,听通俗音乐却不一定是所有人们音乐欣赏的起点和必由之路。因为,一则是通俗音乐本身易于被人接受,哪怕文化水平很低,即可直接欣赏,从中自娱,如一味地听“通俗音乐”,其音乐的视野,就只能停留在此;二则是通俗音乐中良莠混杂,其中不乏低俗的东西,特别是现在有些通俗音乐中的打击乐音响逐步升级,把音乐变成了强烈的噪声和强声波振动的组合体,已经危害到人的身心健康;三则无论是儿童,还是青年人,一旦以低俗的音乐“先入为优“,并形成一种爱好时,如再引导他们欣赏优秀的音乐,就得花费相当的气力了。
如此看来,要使人们的音乐欣赏情趣有一定高度,还得按卢梭所说“人自娘胎出世后,便需要予以教育”的名言去做,使音乐欣赏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