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女子京城建材圈出“自留地”

1993年,当郭俊琴决定在海淀乡正白旗树村那片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废墟上破土动工,兴建上地建材市场的时候,她的亲朋好友中反对的多,赞成的少。一年之后,4栋青砖砌成的商住两用的平房建成,上地建材城的牌子挂了出去。几个月过去了,仅招来几家商户入驻,看到市场门庭冷落车马稀的惨景,不少人更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个市场能发展得起来吗? 所幸的是,相信事在人为的郭俊琴没有被困难吓倒。她认为:市场、市场,有市才能有场,而这个市是需要人去营造的。在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之后,郭俊琴开始了运筹帷幄。1997年,郭俊琴投巨资新盖了板材区和3栋办公用房,同时建起了灯饰、精品、家具3个大厅。1998年,她又投资新扩建近万平方米的石材区,并将树村大队原来的渔具厂接收过来建成小商品市场。同时,郭俊琴自筹资金修路,美化周边环境。一连串的几个大手笔,郭俊琴累计投资1.8亿元使上地建材城成为占地10.5万平方米,集灯饰精品市场、综合市场、石材市场、板材市场、家具市场、家装市场、陶瓷市场七大市场,汇集了全国600多家厂商;经销5万余种建筑装饰材料;可为消费者提供装修设计、建材选购、货物运输、装潢施工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建材批发销售市场。
创业难,守业更难。建上地建材城不易,管好上地建材城更难。 身为上地建材城的董事长,郭俊琴尽展她的管理才华。 诚信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为取信消费者,郭俊琴要求入城的厂家必须出示产品标识、厂址、产品合格证与化验报告、授权代理证明等;市场里的商品不得与知名商品有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以及用其他隐蔽手段对用户进行欺骗;经销商对商品的质量、成分、作用、性能、用途必须如实介绍,不得误导消费者。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一个规范的市场,郭俊琴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她与有关管理部门合作,开展质量保证月活动和创建五好商户活动,设立315投诉办公室,积极配合质检局、工商局进行打假;对商户和主要商品进行登记,强化日常性的商品质量监督工作;对被投诉但已撤租离市的商户,其对消费者的赔偿费由上地建材城承担,为此,市场专门成立赔偿办公室,制定具体办法,使承诺落到实处;郭俊琴要求手下员工,配合工商、质检部门,强化315办公室工作,加强现场办公,缩短投诉处理时间,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兑现售后服务的各项承诺。
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上地建材城在京城百姓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到上地建材城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每到节假日,这里城外车水马龙、城内人来人往,呈现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 郭俊琴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她严把经营质量关的同时,对上地建材城实行信息化经营。 早在1999年,上地建材城就联合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上海同济大学,会同全国十大城市百家大型建材市场共同建成全国建材市场信息与联销网,使消费者可在任一城市、任一市场看到其他城市建材市场的动态和建材行情,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进行网上浏览,市场成交的方法实现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物流与信息交流相结合的市场营销方式,同时在网上可实现信息查询、异地交易、营销代理,为广大商户创造了入我市场就可获得推向全国的机会;而市民则免去了采购建材奔波的劳碌,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上查询便可知晓全国十大城市数百家建材市场的行情及价位。郭俊琴为消费者提供了看一家等于看百家,走一家等于走全国的条件,极大地方便了众多的消费者。 
  此时,郭俊琴又开始运筹下一步棋。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她深深感到,单纯的贸易型企业要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就必须向高科技产业化发展,否则将难于立足。 随着1999年6月5日《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有关问题的批复》的公布,投资近2000多亿元的中关村科技园拉开了大发展的历史帷幕,上地进入了中国传统经济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为特征、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新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 心有灵犀一点通。郭俊琴以其优秀企业家特有的敏锐,意识到一个实现企业升级换代,整合集团资源优势的时机已经到来。
兵贵神速。商场如战场,郭俊琴没有放过这稍纵即逝的商机,经多方努力,她买断了距上地建材城仅一路之隔,位于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南口黄金地段的两栋各4层、总面积达1.26万平方米的商务楼35年的使用权。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举措,而是一次胜利的出击。这里南接圆明园皇家园林,西望颐和园、香山、玉泉山,空气清新,人文景观得天独厚。这里周边不仅云集了北大、清华等70余所国家高等学府和200多家科研院所,还有联想、方正、四通、美国IBM、日本三菱、德国宝灵曼等国际跨国集团和数百家高科技研发企业,可谓占尽地利。
更令人动心的还有,有关部门在此周边精心搭建的银企互动平台,定期组织银企研讨、洽谈会,为企业提供配套孵化资金,引入外国风险资金,并以强大的经济实力,提升创业园和孵化器的理念和功能。郭俊琴借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灵气,建起新型全方位的高科技孵化器,为用户提供优质、配套的办公、研发、商业和商务等系列服务,使这块宝地尽显科贸优势。郭俊琴无疑又下了一招好棋。 如果说郭俊琴的眼光是敏锐的,那么她的头脑更是清醒的。她组织力量对中关村科技园区乃至全市范围内高科技产业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形成了长达30多万字的调研报告。通过缜密的调研,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数码产业初露端倪。在此基础上,又经向专家多方求证,郭俊琴果断地把这两座商务楼定位在数码产业,命名为上地数码科技大厦。 棋妙子无多。随着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北扩,上地数码科技大厦逐渐成为中关村连接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要冲,凭借特有的地域优势,很快吸引了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公司、北京基因达科技有限公司、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数十家企业入驻。这些企业涵盖了基因工程、生物医药、网络通讯、软件开发、电力能源、电子通讯、硬件制造、网站建设及远程教育等行业和领域。 预计到2005年,上地数码大厦将初步形成高科技和数码产品的产业化规模,成为上地甚至全国的高新技术和数码产品企业的孵化器和辐射源。  
  如果仅用天时、地利来解析郭俊琴的成功,显然不会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因为就在这块上风上水的上上之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不论国有、集体还是民营的企业,都有失败的经营者。 一位朋友向记者介绍了一件她亲眼所见的小事:一个原本在上地建材城经营一段时间并赚了些钱,又出去闯天下的年轻商户来到郭俊琴的办公室,郭俊琴像大姐一样仔细询问他现在的经营情况,问他有没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帮助?当听说他现在经营很不顺利时,郭俊琴告诉他:不行就再回来,我给你最优惠的政策。郭俊琴当即打电话给下属部门负责人,请他马上帮助解决。事情不大,但其情意之真切,让人在旁看着心里都热乎乎的。
天时、地利、人和,企业要成功,这三者缺一不可。 无独有偶,2002年6月2日上地中国艺术陶瓷城开张时,一位72岁的老大妈看了6月1日《北京晚报》上的《陶瓷城制造艺术生活》的消息后特意起早从房山赶来,想买件诸如花瓶之类的瓷器,也让家里多一点雅气。老太太也是个热心肠的人,在逛完市场后,她把自己的感受向现场的几名工作人员发表出来。老太太没想到的是,这些工作人员中有一个正是上地中国艺术陶瓷城的董事长郭俊琴,她认真地听取了老人家的意见,恭敬地鞠躬表示感谢。当老太太知道她面对的这位中年妇女就是陶瓷城的董事长时,她激动地说:如果这样做生意,买卖不火那才是怪事。
前不久,为了配合城市绿化,上地建材城和上地陶瓷城被拆除,尽管郭俊琴损失很大,可她没有怨言,积极配合**,挨家挨户地做商户工作,退返商户的租金,尽量减少商户损失;有的商户等的时间长了点,她就每人发100元钱,让他们先去吃饭。十几天忙下来,郭俊琴整个人瘦了一大圈,早年的腰疼旧疾累得复发,疼得她整夜都睡不着。可一到工作时间,她仍扶着墙,笑脸迎人。一位骨科大夫为她诊治后,对记者说:这个女人真不简单,一般人病成这样,早就起不了床了,可郭俊琴还能坚持工作,真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