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记者出发前往位于汶川县克枯乡的高半山生态养鸡场。行至大寺沟幽静的山坳里,山石中远远听见鸡鸣声,隐约可见养鸡房和隐没于草丛中的鸡群,让我们感到不虚此行……
见到鸡场管理员黄兴涛夫妇时,他们正在清扫圈舍,黄兴涛黑白相间的针织衫和绿色防疫裤沾满了灰尘,凌乱的头发还没有来得及整理……这一地道的农民形象,你很难将此与时尚的大学生形象对等起来。谈起回到老婆家乡养鸡的事情,黄兴涛感概万分,用心良苦。
深山创业带动群众转变观念
黄兴涛和陈贵芳,一对大学生夫妇,由大学生变成了地道的山区农民,由城市闯荡转入农村创业,由个人的利益扩大到村民的致富。夫妻俩的华丽转身系着转变本村群众思想的情,系着带头尝吃螃蟹的情,系着带领大家共同走向富裕的情……
黄兴涛2001年毕业于原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攻读动物食品专业。妻子陈贵芳则是阿坝州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大专生。一对大学生夫妇,怎么到偏僻的大山养鸡呢?
2001年黄兴涛毕业后,进了一家成都企业,做营销工作。工作劳累,压力大,长期奔波……这位刚20出头的小伙子身心疲惫,没几年已是头发花白。2005年,一次出差机会,黄兴涛来到了马尔康。也正是因为此次出差,他认识了2003年高中辍学却不甘落后,在阿坝州委党校采取工读的方式学习的陈贵芳。羌族女孩陈贵芳特有的热情淳朴的性格,深深地打动了汉族小伙黄兴涛。2007年,二人结为夫妻。
“现在可正是‘学以致用’呢!”黄兴涛笑着说。黄兴涛本为宜宾人,2008年因为汶川特大地震,他毅然选择了回到妻子的家乡??汶川县克枯乡。来到汶川后,黄兴涛发现,汶川非常重视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全县建立养猪合作社14家,养鸡合作社5家,养牛合作社2家,提高畜禽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降低养殖风险,促进了农民增收,而克枯乡大寺沟内气候、地理、生态都非常适合养鸡,但是当时的村民都非常保守,自主创业的意识很低。黄兴涛和妻子商量,先吃“螃蟹”建造优质养鸡场,逐步转变乡亲的思想观念。
碰巧的是,阿坝州畜牧所茂县孵化中心有优质的种鸡苗,并且提供免费培训喂养技术。黄兴涛得知后立即前往考察,双方一拍即合,由孵化中心提供鸡苗并免费为黄兴涛进行技术培训。
有了技术和鸡苗,接下来就是办鸡场的具体行动。资金的筹集、场地的选址、厂房的建设……一个个“拦路虎”让人头疼。为此,黄兴涛找到了克枯村党支部书记陈富文,找到有着坚强群众基础的陈富文发动群众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