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后”夫妻的交换商店(一)

出门旅游买回的纪念品、过生日时别人送的小礼物、搁置已久的本子、不再玩了的篮球,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闲置物品,“如果您不知道往哪儿扔,就往这儿扔。”“CHANGE交换商店”的墙上贴着这样一句话。店主聊洪斌是“75后”,他和太太Judy一起开的这家店位于北京五道营胡同的拐角处,门口没有大招牌,只有一个白底蓝字写着店名的小灯箱。走进店内,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里,从地板到天花板,密集而井然有序地放着各种玩意儿,大到桌椅、藤箱,小到夹子、耳坠,每样东西都只有一件。

  聊洪斌以前在北京开过3年多酒吧,结交了许多外国朋友,所以在这个店里,还可以发现不少充满异域风情的物件。交换商店的前身,是他们去年2月在此开的一家专卖手工复古铁皮模型的店。“开店了就会把自己一些闲置的东西顺便拿来卖。”没想到的是,这些东西反而比店里专营的模型卖得好。为此,聊洪斌还专门去旧货市场淘过一些小商品来卖。既然“副业”干得比“主业”好,何不变副为主呢?“交换商店”的想法就这样渐渐成形。

  交换商店也是商店,和传统商店不同的是,交换商店提供了另外一种付款方式,“你要扔的东西在这里可以当钱花”。个人闲置物品拿到店里,和店主协商一个双方可接受的所值金额,然后就可以据此换走店里的等价物品。如果你想要的东西价格高于那个金额,可以用现金补差价。如果还有剩余,或者暂时不想买什么,商店会给你开一个账户记账,让你任何时候都可以再来消费。碰上喜欢的商品,没有闲置物品拿来换也没关系,店主接受现金购买,“因为钱也是一样东西”。

  为了体验这种看起来很有趣的换物过程,笔者带着两个手工布艺小挂件扮演了一回客人。老板娘Judy看了看笔者手里的东西,笑笑说:“这个只能给你算一块钱一个。”Judy说,他们是根据他们所认为的这个物品的成本价来作价的,价格可以协商,“我们说的价格意味着我们愿意以这个价格接受这件商品,而不是说您的东西就值这个价钱。”

  “反正是换物,也不是卖钱,不如先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换再说。”笔者在店里寻找“目标”,看中了一个木质的小人偶,同样是个挂件,标价5元。“我的那两个算两块钱太便宜了,要不就算5块吧,我换走这个?”终于,Judy说,“因为你是第一次来,就给你优惠些吧。”交易成功。

  此时,有几个大学生来逛店,有个女生头上戴了个漂亮的头饰,想用它换东西,不料却遭到拒绝,Judy的解释是:“你既然戴着它,就说明你需要它,请一定带你真正不需要的东西来,用你要扔的换到你需要的才最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