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村官制度日益重视,形成了全国大学生村官大发展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达到13 万人以上,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1381个县(市、旗)20%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嘎查)。其中有200多个县(区、市)已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北京市则率先实现了3955个行政村每村两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此外,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难,使更多毕业生把职业定位眼光投向了原来并未关注的农村。面对村官热,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不由地担心村官们任期届满后的出路问题。
客观而言,大学生村官毕竟是一项设定期限的制度,两到三年的任期事实上是一个“过渡期”。从各地已有经验来看,大学生村官届满后的出路主要有以下几种:考研、考公务员、续签留任村官、在农村创业以及到城市择业就业。
2008年一项针对全国现任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中,42%的大学生村官主要顾虑是任职期满后的出路问题。在回答期满后的打算问题中,42%的人选择报考公务员,13%的人选择续签做村官,选择在农村创业的占13%,准备考研和进入人才市场的各占9%。
但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大学生村官期满后能考取公务员的比例仅为很小一部分。以北京市为例,从2009年5月份公布的“北京市各级机关面向2006年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考试录用公务员”的职位数量来看,这次政府的“定向招考”为100余个单位的258个岗位(多为区县级以下的单位)。与之对应,2006年北京市实际招聘到任的大学生村官是2016人。我国行政力量更新规模不能完全承载大学生村官到期时的整体转换。“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再次摆在了即将期满的大学生村官的面前。
自主创业 主动出击
近日,多个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对村官选聘流动机制进行了细致的规定。除了这种制度“保证”之外,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大学生村官需要自主性择业,主动寻找出路。
今年春天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的一项有关创业的调查中,有48%的大学生村官在担任村官前就已经萌发创业念头;40%的村官曾接受过创业培训指导,培训内容包括:农村政策法律、农村实用技术、农村经济与产业、农村创业知识、组织和管理能力、农村工作方法、项目申请与管理等;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村官曾经在任职期间尝试过创业,其中约50%的大学生村官申请的创业基金来自于政府;在“参与或期望参与的创业项目类型”的选择项上,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养殖业、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