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 农村创业养泥鳅(一)

【创业故事】烈日照射下,在舍北村的一片水塘边,一个年轻小伙子正在往水塘里添加试剂。他就是新安镇孙家桥村的大学生村官冯如。“我正在往水里添加无公害菌类,EM菌、消化细菌。这几天很关键。”冯如擦擦脸上的汗说。眼前这个毕业于浙江大学体育系的大学生村官,俨然是个养泥鳅的专家。

  今年32岁的冯如在孙家桥村当村官已经5年。“我从小喜欢农村,就想当农民。”他笑着说。大学毕业后,冯如跑过业务,当过老师。但内心始终对农村生活充满了向往。2007年,考上了孙家桥村的村官,真正在农村和农民打起了交道。

  【大学生村官创业】在平日工作里,冯如常和村里的水产养殖户打交道,他发现养泥鳅有不小的市场前景,便有了养泥鳅创业的念头。随后他又通过上网了解泥鳅养殖的一些情况。“我是个村官,创业的同时也不能影响正常工作。”从网上得知养泥鳅不用花费特别大的精力时,冯如决定试一试。这个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可是冯如却“一意孤行”。

  在孙家桥村村委附近租下两亩塘后,他特地去了一趟桐乡泥鳅养殖市场。在当地养殖户那里,他花了4500元买下了30万尾0。6公分左右的泥鳅苗,决定放手一搏。回来后,他将泥鳅苗下了塘。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不到半个月,泥鳅苗就死得精光,血本无归。

  第一次的尝试失败了,但这并没浇灭冯如创业的热情。他意识到,仅凭网络上的一些知识远远不够。他专程跑去了杭州博库书城,购买了各种养殖泥鳅的书籍和光碟,白天在村里忙,晚上回到家捧着书本专心研究。

  冯如后来知道,第一次失败是因为泥鳅苗太小,一换到新环境,受水质等影响,才导致死亡,而这种现象在泥鳅养殖上被称为寸片死。“养泥鳅成败的关键是要让刚孵化的泥鳅苗成功过渡到3公分以上的水花苗,而这也是泥鳅养殖的最难点。”在掌握这一点后,冯如在自家的后院造水泥池,照着书本自己研究育苗。

  学打催生针、用生态方法调水质,在反复研究试验后,前年8月底冯如终于成功地孵化出了泥鳅苗。有了成功孵苗的经验,冯如也放开了手脚。去年他在舍北村租下了7亩多地,把养殖场搬到了舍北,打算花一年时间真正解决孵苗问题。

  去年一年他一共进行6次繁殖,每次他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有一回,为观察孵苗情况,冯如在塘边整整守了一夜。虽然一年中6次的繁殖都因多种原因失败了,但是却让他在催产剂剂量、孵化、幼苗培育方面都有了一些实战经验。

  不怕失败 初尝创业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