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背景不同造就创业差异

徐剑锋失业之前已经当上了酒店的厨师长,工资1万元左右。失业后有朋友建议他研究一下北方窝窝头的做法,对酒店行业格外熟悉的徐剑锋顿时预感到吃腻了山珍海味的人们可能会喜欢来点儿粗粮,于是带有南方特色的杂粮窝窝头产品就这样诞生了。“现在,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的好多酒店都在销售我的产品,我们在北京也刚刚成立了办事处。”徐剑锋自豪地说。

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组和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共同开展的《2006~2007年度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显示,农民、企业雇员和政府公务员出身的创业者更依赖于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学生创业者则更依赖于领先的技术或商业模式优势。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高建认为,出身背景的不同会造就创业的差异。

背景不同 融资渠道会有不同

现在的姜道泽已经是吉林高丽王朝饮食连锁机构的董事长了,但他坦言自己创业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当时偿还了债务后,他就只剩一辆捷达车了。第二次创业缺乏的就是启动资金,获知在银行工作的哥哥即将被买断工龄,他就找到哥哥,把投资前景说得天花乱坠,哄着哥哥入了股,付了第一个月的房租。他还抵押了手里的捷达车,换来了餐厅的盘子和厨具。“刚开始创业没有资金,我只能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我非常感激他们的信任。”姜道泽说。

海外留学归来的刘洋(化名)开办了一家制药厂,他是从一位南方做实业的老板手里拿到的创业资金,“我们海归回国创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因为是开办技术型企业,要解决资金问题就只能借助私人投资或风险投资”。

不同背景的创业者,融资渠道越发呈现多元化。调查发现,个人资金、合伙集资、银行贷款以及家人、亲戚借款是创业者们融资的主要渠道。其中,政府公务员在获得政府支持方面明显超过其他三类创业者;学生在从银行获取贷款上比农民和企业雇员也有明显优势。

背景不同 投资回报期望值不同

李峰曾经在山东某县的政府部门工作,两年前,他辞职在县城开了一家KTV,一度非常火爆。他说:“我投入了50多万元,基本上两年内就收回了成本。可是去年县里又开了几家KTV,市场竞争激烈了,利润也不像前几年那么高了。”

当年只是一个电工的夏宝龙,如今经营着一家电器开关柜厂,他说,自己当年就是为了有口饭吃才创业的,根本没有考虑过回报,只是希望能够养家糊口就满足了。

调查显示,创业者们对投资回报的预期普遍较高,大部分希望有2~10倍的投资回报。其中,学生创业者和政府公务员出身的创业者对投资回报的预期最高,六成左右的创业者期望达到投资额5倍以上;农民创业者的投资预期相对较低,期望高出1倍回报率的占了较大比重。

出身背景决定创业者的致富水平

刘方(化名)2005年从北京某高校广告系毕业后,与几个同学共同投资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因为公司规模较小,经常被一些大公司排挤,生存得非常艰难,“说不定哪天就会垮掉”。

杨叶华原来在某商业公司工作,后来辞职创业,在北京市马连道茶叶市场南区经营着一家名为“滇边普洱”的茶叶店,“投入了十几万元吧,目前普洱茶非常受消费者青睐,所以我们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好”。

调查显示,创业前从事的不同职业,对创业者今后的创业之路同样会产生很大影响。调查发现,不同身份创业者的创富效应差异显著。在致富满意度指标上,政府公务员对创富现状最为满意,学生、农民和企业雇员致富满意度普遍偏低,而学生创业者的致富满意度最低。

高建认为,学生创业者容易带着理想主义色彩去创业,由于缺乏经验和积累,创业的实践和预期有很大差异,不可避免会降低他们对创富现状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