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铁饭碗” 我们来创业

  30年前,找份稳定工作是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

  到如今,“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逐渐拓宽

  改革开放之后,就业制度和就业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以前,人们以守着一个“铁饭碗”为根深蒂固的观念,如今,就业渠道逐渐拓宽,甚至有越来越多的人由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转变。

  初期 被动找工作 死守“铁饭碗”

  说起改革开放初期的就业状况,61岁的闫先生感受颇深:“那时,人们根本就没有主动的就业意识。农村人不愿走出来,出来的都被称为‘盲流’;城镇青年就业途径大多以‘接班’为主,受教育的知识青年则服从国家分配。当时,青年人在评价职业时看重的依次是:社会地位、社会意义、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待业青年以‘上班’为首选,实在没有出路才去干个体或服务业。”

  中期 “民工潮”流行 “跳槽”渐出现

  1980年,国家提出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1981年,中央又作出《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

  闫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政策放宽,农村劳动力开始转向城镇。“那时有一句流行语叫‘民工潮’,形象地说明农村青年就业观念的改变。”闫先生说。而这一时期,高校实行统筹安排,计划派遣,大家首选的还是机关、事业单位。“那时如果有同学进私企就觉得跟没有工作一样。”1991年大学毕业的马女士说。但这种观念在随后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毕业后到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年轻人中也开始有了“跳槽”的现象。

  如今 职业无等级 创业即就业

  “现在的就业比较多元化,如自由职业者等,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闫先生感慨地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农村青年可以自由进入城镇,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定居。人们在观念上也逐渐打破机关、事业、企业和国有、集体、个私单位之间的等级观念,“创业即就业”被人们普遍接受,越来越多的人由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转变。